第A05版:城市更新

伍江:城市更新首先要在价值取向上形成社会共识

□本报记者 吴真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过去一年来,多部门出台了支持城市更新的政策,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国家层面城市更新相关政策文件也陆续出台。近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院长、上海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伍江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享了他对城市更新政策方面的最新解读。

记者:去年您关于城市有机更新的价值取向、实施路径和技术保障的18条内容引起很大的反响。时隔一年,城市更新政策层面又有许多动态,您在这方面是否有最新思考分享给大家?

伍江:当前,全国特别是中央对于土地财政越来越警惕。国家没有那么多的土地资源可以消耗,靠土地财政会坐吃山空。所以,从国家层面就开始出台文件,不许再扩张了。那么,现在许多地方就把旧的建筑拆了再造。本来城市更新是为了防止大拆大建,是为了让城市进入一种更加健康的有机更新状态,如果它又变成大拆大建,就事与愿违了。所以,我一直呼吁,谨防城市更新行动成为新一轮的大拆大建。

换言之,我觉得现在的城市更新要从概念进入实施的阶段,要给它创造路径,设计政策,让它有实现的可能,否则,城市更新又会沦为新一轮的大拆大建。

关于这18条,我现在也在反思。现在的城市更新主要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决:首先,要在价值取向上取得高度的社会共识。从快速、大规模、破坏环境质量、不顾历史文化发展的模式,转变为一个更加理性的、以强调质量为主的发展模式。从顶层的决策者就要开始认识到空间资源、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不能这么消耗下去。从我们国家本身来讲,我们绝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那一条野蛮扩张的道路,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自觉自愿去约束对于资源、环境、历史文化的掠夺。

在这样的背景下,现在的城市更新会比过去的城市改造或者城市扩张难多了。一是经济上遇到瓶颈。过去那种靠卖地赚钱再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不管用了。二是制度上遇到瓶颈。过去我们延续了几十年的土地批租开发的制度,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是有效的,但是现在都是既有建筑更新,在城市里建城市,而非大规模建设,有很多新问题待解决,这些问题无法通过既有机制得到解决。三是技术层面的制约。许多问题需要用新的技术手段去解决,虽然现在的科技创新很多,但是许多成果没有直接转化为城市更新的需求服务。技术保障不充分,同时因为新技术用的人不多,就非常贵,这也是一个制约。

所以,今天谈城市更新,我们要从思想观念上明确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向,这一点非常重要。先解决价值观的问题,再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但我认为,目前最为急迫的是城市更新的政策设计。

记者:今年1月2日,上海市举行全市城市更新推进大会,会上透露出许多重要信息。对此,您是如何解读的?

伍江:任何一种路径,任何一种政策,任何一种模式都不能单独解决城市更新中的问题,其中重点是经济、利益方面的统筹。现在城市更新的政策设计缺的是经济数据。规划师建筑师不懂经济,画出的图好看,但解决不了很多社会经济的问题。过去整个社会与经济相关的企业、人才不少,但也没有统筹到城市规划里。今年初,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报告中提到了“五个统筹”——加强更新任务、更新模式、更新资源、更新政策、更新力量的统筹。最近,上海市也在推进“三师联创”——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责任评估师。这说明整个社会开始重视城市更新的统筹协调,加快城市更新的队伍培养和建设,想办法把各类人才都置于城市更新背景下,一起来解决经济瓶颈问题。

“五个统筹”最终要落实到制度设计。没有制度设计,没有法律设计,前面讲的都做不到。如果制度设计有问题,城市的空间就会越来越紧张,越来越不够用,活力也会越来越差,而城市更新恰恰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在2021年就实施了。该条例的出台是为了解决城市更新中的机制、政策难题,但是不足之处是,它也回避了许多问题。各个部门再跟着条例去做一些细则和操作办法,问题还是没有彻底解决。

让城市更新步入更加理性、健康的发展模式,首要解决的是政策设计、制度设计,而这跟规划、设计、建筑没有太直接的关系。现在很多经济界、金融界人士介入城市更新领域,但是我觉得,他们很多人可能从出发点就错了,在价值认同上陷入误区。他们还是把城市更新当成赚钱的机遇,拼命在动脑筋想从中赚钱。如果陷入这个误区,将来的城市更新也不会太健康。

记者:今年2月,上海成立了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您与其他一些资深专家都在名单中,这个委员会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伍江: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任,还有五位副主任。其中,三位是来自建筑规划界的,另两位是经济、金融方面的专家。此外,还有外籍专家,如鲍赞巴克,他参与了上海许多的建设项目。名单上的人都是在各自领域卓有建树,又对上海有足够的了解。从中可以看出,城市更新不光是规划的事情、城建的事情。

我觉得,现在城市更新这条路,方向已经明确了;但是路径并不明确。所以,不能在短时间里有过于激进的动作。不过上海作为超大城市,理应在城市更新的政策设计、制度设计方面,给其他城市提供经验。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上海可能要转变观念,在城市更新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记者:您认为,在城市更新中,建筑师应发挥什么作用?

伍江:事实上,城市更新的大部分问题和核心问题都不是设计问题,所以单靠建筑师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

现在建筑设计市场,随着房地产市场下行而下行,大家都在寻找新的赛道。对于建筑师来说,要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加强学习,不能依靠以前的知识背景来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只有这样,建筑师才能在城市更新背景下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2024-05-09 吴真平 □本报记者 吴真平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5454.html 1 3 伍江:城市更新首先要在价值取向上形成社会共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