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高地”到“科创名城”,“科里科气”成为合肥最突出的城市气质。大蜀山远眺,沿着安徽“科创大走廊”,创新的澎湃活力扑面而来。中建二局安徽分公司主动融入合肥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承建的科大硅谷高新孵化园一期项目正式完成首栋楼封顶,一座汇聚世界创新力量的创新中心正从“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数字赋能,闪耀“智慧基因”
与一般房建项目不同,科创产业园项目融合研发、办公、展示等多种功能,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交叉施工,全过程管理难度大且复杂。
该项目通过建立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为基础的智慧建造平台,实现模块化管理,对人员、安全、质量、环境、成本、材料、设备等模块进行动态管控,实现协同工作、智慧建造和互联互通。
“我们就像外科医生一样,运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来给建筑拍片子。”项目总工程师孙经纬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团队,正在对复杂部位进行精确建模和优化排布,通过三维可视化模型清晰地看到管线的空间布局,及时解决潜在问题。
通过运用“智慧建造”,该项目预计整体工期从960天缩短至720天,提前近20天完成了首栋楼封顶节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绿色建造,打造“低碳园区”
走进科大硅谷高新孵化园一期项目现场,看不见漫天飞扬的尘土、杂乱无章的垃圾,只见各类物料整齐堆放、建筑物前绿草茵茵、一片青翠。
“绿色”,是项目建造的低碳底色。该项目团队全力打造高品质绿色建筑,在施工现场建立基坑降水再利用、雨水回收利用的收集处理系统,设置中水回收及雨水回收池,充分利用非传统用水。
让废“砼”变宝、回炉再造,该项目在源头进行垃圾减量化,将废弃混凝土与砖块等建筑垃圾经破碎、清洗和筛分等工序加工处理成再生骨料,用于制砖、再生混凝土、道路垫层等,使累计360吨旧混凝土块“重获新生”,循环利用率达45%,推动打造“无废城市”。
在设计上,该项目更是充分结合合肥公园城市的发展理念,延续高新片区良好的生态格局,注重打造多维绿化空间创造生态园区。正如项目负责人王定平所说,“我们不仅是建设一座创新之谷,更是打造一个绿色之谷,以绿色低碳引领科创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装配未来,筑就“绿色之谷”
为建好这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示范工程,该项目坚持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整体装配率达30%。
该项目团队在施工之初,对各单体预制构件拆分图进行深化设计,生成构件生产信息,分类传递给对应生产线排产,确保与设计图纸不差分毫。
该项目运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预制构件吊装、安装、校正和连接工艺进行动态模拟,让数据绑定构件实体,并内置专属二维码标识,实现对构件信息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追溯,实现管理全流程实时协同和高效的数据传递。
“工人们只需对预制构件进行拼装,提高了施工效率,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返工,降低传统施工所产生的噪音、污染、废弃物等影响。”项目总工程师孙经纬说。
经测算,相较于传统施工方式,该项目建筑垃圾减少20%,抹灰面积节省70%,碳排放量减少25%。
匠心非凡,打造“创新中心”
2022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提出要在合肥高新区打造“科大硅谷”核心区,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极具活力、引领未来、享誉世界的创新之谷。
作为“科大硅谷”先期规划的“一核两园一镇”中的高新园,该项目聚焦电子商务、生物医疗、集成电路、软件开发、智慧信息服务等领域,提升中国科大先研院、中国科学院创新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孵化转化功能,建设成为校友创业孵化、成果转移转化的集中区。
该项目建成投用后,预计年度总产值37.5亿元,税收超过3亿元,也为打造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科大硅谷”核心区和未来科技城建设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创新之谷,筑巢引凤。如今,在科大硅谷高新孵化园项目建设正酣,一个服务人才创新创业的新型园区正在“拔节生长”。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新高地,推动更多高水平创新成果“落地开花”,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示范工程。
(通讯员 章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