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区域建设

大湾区加速融合 珠江两岸蓄势腾飞

——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建成纪事

七年磨一剑,万名建设者逐梦世界奇迹。6月30日,又一备受瞩目的超级工程宣告建成通车!

浩瀚辽阔的海面之上,白天,金色的阳光中,由水上潜入水下的深中通道穿云破浪,如潜龙出海,这雄伟的“交通脊梁”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驶入快车道,这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昂扬、奋进;夜晚,皎洁的月色里,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长虹卧波,又如一根充满韧劲的扁担,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让珠三角一头挑起粤东,一头挑起粤西,基础设施瞄准解决制约城乡发展痛点难题,这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均等、温厚。

七年磨一剑 筑梦“世界之最”

深中通道是环珠江口“A”字型交通主骨架最关键的一“横”,集“桥、岛、隧、水下枢纽互通”于一体,是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在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世界最大跨径离岸海中悬索桥等领域,深中通道创造了十多项世界纪录。深中通道充分发挥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形成了“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设计方法”等10项世界领先技术。自建设以来,深中通道获得发明专利200余项、行业协会奖项数十项,并屡获国际赞誉:2024年4月,深中大桥荣获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奖”,深中隧道荣膺“全球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50项标志性工程”。

作为深中通道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深中大桥为满足通航需求,采用了主跨1666米的世界最大跨全离岸海中悬索桥方案,桥面高达91米,又处在珠江口开阔水域、强台风频发区,抗风问题突出。

“面对技术挑战,我们组织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采用产、学、研、用四位一体方式,开展了3年多的平行研究,研发出了新型组合气动控制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大幅提升大跨径整体钢箱梁悬索桥抗风性能。”广东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说,项目将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临界颤振风速,从世界公认的70米/秒,提升到88米/秒,一举打破了国外权威论断。

“通过基于北斗测量的控制系统,我们实现了15个管节的‘毫米级’平面安装精度。”宋神友说,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在设计理论、制造工艺、新型材料、大型装备和最终接头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始创新,有力推动了我国沉管隧道技术进步,丰富了世界跨海沉管隧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

“黄金内湾”提升含金量 大湾区加速一体化

作为连通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深中通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东交通集团董事长邓小华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交通脊梁”和“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自构思设计阶段,便肩负着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更好连接、融合的重要使命。随着这一通道的通车在即,珠江口“黄金内湾”的“含金量”将得到极大提升,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发展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将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两地携手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

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表示,发挥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的关键作用,深圳将推出更多便利两地市民出行往来的新举措,进一步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流动,协同推进产业创新合作,结合深中两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携手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营商环境、文化旅游、民生事业、社会治理等各领域交流合作,营造“跨市无感”的生产生活环境……深圳正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中山深中经济合作区,一幢幢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比亚迪中山工厂二期加快建设、诚亿平板显示器件项目顺利封顶。凭借着区位和空间优势,以及较好的产业基础,目前已招引优质企业71家。深圳牵手中山,合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将共同培育电子信息、健康医药、新能源等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0分钟车程,缩短的不仅仅是深圳和中山的地理距离。“深中通道实现了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让隔江相望的深圳和中山握手紧密连在一起,开启了深中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新里程。”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说,中山将坚决落实好省委部署的珠江口东西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更加主动地推进深中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六个一体化”。

“深中通道也是中山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山的黄金大道,中山将抢抓深中通道这一历史性机遇,将区位优势转化成高质量发展胜势,为建设世界一流湾区作出中山积极贡献。”郭文海说。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500公里,快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与虎门大桥、南沙大桥、广深高速、广珠东线、广珠西线等通道一起,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串珠成链,构建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新格局,进一步推动珠江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进一步便捷了南沙与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联系,助力南沙建设‘融通全球、联通港澳、直通湾区’的综合交通立体体系,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战略支点。”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说,深中通道通车,也为南沙更好融入“黄金内湾”带来机遇,推动南沙加快生物谷、数字谷、健康谷与万顷沙南部片区规划与产业导入,承接东西两岸创新资源,着力打造广深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带动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建设。

“面向世界开放是南沙的重要使命和独特气质,深中通道通车将进一步提升南沙内联外通开放能级,助力南沙加快建成大湾区的能量核心和新增长极,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刘炜说。

深圳与珠海分处珠江入海口的东西两端,深中通道通车后,珠海东部与深圳西部之间的车程从2小时缩短到1小时,深圳和珠海进入“一小时生活圈”,深圳与珠海城市间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创新创业支撑得到极大提升,深圳、珠海两大经济特区迎来史诗般握手,两地之间的要素流动将更加通畅。

“短板”变“潜力板” 珠三角带动粤东粤西蓄势腾飞

当前,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瞄准制约城乡区域发展的难点痛点,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同时,进一步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增强珠三角对全省欠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深中通道开通,连接的不仅仅是深圳与中山两地,更是珠江口东西两岸经济命脉的强势激活,改写阳江、茂名、湛江等粤西地域与深圳的时空联系。此外,粤西是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港三大国家战略交汇的中心,深中通道也将催化几大城市群融合共生的新篇章。

当前,大湾区要提升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水平和对外竞争力,缩小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差距,是无法绕开的一步。在大湾区深中通道构筑起均衡协调、面向未来的高速交通网络,将重构珠江口两岸产业协同格局。

高速发展40多年,深圳完成了“深圳加工—深圳制造—深圳创造”的产业跨越升级之旅,逐步成长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但高速发展的另一面,深圳也面临着土地空间有限的瓶颈。

“装备制造企业有些环节不适合上楼,只能找土地资源空间充足的地方,”深圳市志奋领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唐善斌考察江门后表示,“江门建设‘一楼工厂’很有优势。”深圳市利和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宜潘说:“我们研发总部在深圳,生产在江门,非常便捷,这是一种共享共赢的模式。”

作为中国侨都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市也伴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迎来了“大桥经济”窗口期、黄金期。

一桥飞架深中,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在缩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加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在新的征程上,广东坚定信心、踔厉奋发,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奋力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陈凯星 肖思思 田建川)

2024-07-08 ——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建成纪事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6079.html 1 3 大湾区加速融合 珠江两岸蓄势腾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