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伶仃洋水域拥有30万吨级的通航能力,深中通道采取了东隧西桥的设计方案:东边是海底隧道,西边是跨海大桥,而西人工岛是实现桥隧转换的关键枢纽工程。
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钢构)负责钢结构制造与安装的深中通道FJ2标位于西人工岛顶端,是深中通道桥隧转换的关键性工程。其迎海而立,主要功能为岛上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管理办公用房,作为深中通道整体的“中控系统”,有效维持项目运行。该建筑整体在空间上形如“鲲鹏”展开之双翅,俯瞰犹如一只巨大的“海上风筝”,造型独特,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是西人工岛最大单体建筑。
项目钢构件最高31.5米,最长跨度39米,最重约21.3吨,均由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中建钢构广东厂完成制作。工厂运用全国首条建筑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采用克鲁斯焊机、T型龙门焊等智能设备,完成免清根打底、填充焊接等工序,平均生产周期控制在15天内,相比传统产线效率提升50%,历时28天完成全部构件的批量交付。
由于项目靠海,湿气盐分重,一旦钢构件涂层损坏,将极大影响防腐质量。为最大限度保证钢构件涂层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中建钢构项目团队不断研讨论证,最终确定了“四重加固”模式,即“用薄膜把端头封口,焊口采用胶带封禁,箱梁之间垫枕木,圆管四个一组采用绷带”的加固方式,几次运输试验后,证明办法有效。由于现有吊装场地不利,吊车来回需要大量绕路,项目第一时间协调资源,综合考量设计最优路线,采用回填管沟、铺设路基箱等方式,为履带吊造出280米平移路线,顺利解决了场地和路线问题。
为克服西人工岛现场空间小、工期紧张等困难,项目团队设法改进安装工艺。项目采用“先双片地面卧拼再高空合拢”的拼装方式,将原来的单7字吊装改为双7字吊装,有效降低履带吊50%的使用频率,解决了履约瓶颈,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安装效率提升了50%。岛上的造型结构最大跨度140米,精度控制难度高,项目成立技术专班,聚焦关键环节——6榀动载结构的桁架安装合力攻关,运用滑移支座实现安全平稳安装(通过在桁架底部埋件预先焊接滑移支座,提升桁架在应对大风等较大速率载荷的性能),通过整体动载调试检测确保精准就位。项目还采用了双全站仪多点复核的测量方法,给精度控制加上“双保险”,确保吊装、焊接质量。专家两度上岛检测验收,工程质量均收获认可,最终于6月15日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如期通过“大考”。
据悉,近年来中建钢构充分发挥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优势,建设了世界最大跨度的平旋铁路桥——埃及苏伊士运河EL-Ferdan双翼平旋铁路大桥、国内最大跨度公轨两用悬索桥——郭家沱长江大桥等一批桥梁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桥梁建设经验,为实现“天堑变通途”贡献中建力量。
(张科吉 张孙力 张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