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带队在福建省福州市调研,总结福州市“联排联调”等内涝治理经验,主持召开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座谈会。他强调,要扎实做好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极端天气频发,防汛形势严峻。为了做好城市排水防涝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通知,召开部署会,开展了汛前检查,入汛以来随时开展会商调度。对于接下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倪虹在会上提出五方面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紧绷安全之弦。要密切关注汛情动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做好“防大汛”的准备,真正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城市安全度汛。
二是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省负总责、城市具体落实的城市内涝治理管理体制,切实发挥省、市两级排水防涝责任人的组织领导作用。发挥好联排联调机制作用,加强联排联调机构和应急、气象、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联动。建立本省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实行省内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实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值守机制,灾情发生后立即组织抢险队伍排涝救灾。
三是排查隐患,扎实做好防范。做好易涝积水点和风险点整治,重点加强地下空间的防涝措施,紧盯每轮降雨过程,对城市低洼易涝区、桥涵隧道、居民地下室等进行再排查、再整改,逐个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等,确保安全。
四是补齐短板,完善设施体系。持续完善“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用好新增国债和超长期国债资金。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系统推进排水管网和泵站建设改造,加快补齐设施短板,尽快消除易涝积水点。严格项目管理,对于项目谋划不严不实、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工作不力的省、市通报约谈。
五是夯实基础,强化“软件”建设。加强专业化人员、装备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各类应急培训和专项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抢险救援、灾后恢复的能力;科学编制城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系统谋划建设项目;抓紧分析近年来新的降雨规律,及时修订设计参数,提高工程设计标准;加强科普宣传,规范信息发布,增强公众防灾避险意识。
座谈会前,倪虹一行还实地察看了福州市斗门调蓄池和福州市城市排水应急救援中心。其中,斗门调蓄池是福州市江北城区“六湖三园一池”蓄滞水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在地上设置公交停车库、地下设置了约16万立方米的调蓄池,集约化利用场地空间,统筹解决公交停车和防涝问题。倪虹说,水是不可压缩的,水的流动是有规律的,在城市排水防涝中,要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城市地下空间是地面空间的重要补充,利用地下空间调蓄雨水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方面潜力很大,可以因地制宜推广应用。
据悉,福州市中心城区三面环山、南临闽江,加之面临闽江高潮位顶托作用,排水防涝压力较大。自2017年起,福州创新实施水系联排联调机制,融合城市应急防涝、内河“水多水动”和“网厂河一体化”管理3个应用场景,显著提升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经受住了多个台风和强降雨的考验。
倪虹指出,当前,全国已经进入主汛期,南方多地出现超历史极值的强降雨,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洪涝灾害,总结好、推广好福州“联排联调”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创新体制,整合隶属多部门的涉水机构,成立联排联调中心,统筹负责城区水系管理调度指挥,让多个部门有效协作起来;二是完善机制,实行“网厂河一体化”管理机制,构建城区排水防涝“一张图”指挥体系,城区内河水系治理和内涝防治向综合系统治理转型;三是科技赋能,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建设集“眼、脑、手”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平台,实现了对城区库、湖、池、河、闸、站的智慧精准管控。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