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标准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日前在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首批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清单》,并宣布启动建设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标准平台。
会议指出,要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标准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会议还强调要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江苏、浙江、安徽各省各扬所长,有力有序推进《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标准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的落实。
会上,正式发布的《首批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清单》,指引三省一市按照“充分协商、分别立项、共同编审、各自报批、统一备案”的模式,共编、共享工程建设标准,消除因标准不同带来的区域壁垒,助力长三角区域高品质城乡建设。
首批清单包括6部标准,涉及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等领域。比如,三省一市将共同编审《区域绿道贯通标准》,这是国内第一部跨省域绿道建设标准,主要包括区域绿道的贯通选线、连接设计等要求,适用于长三角区域省级绿道规划选线,省级绿道之间连接段的设计,旨在推动建设统筹衔接的区域绿道,联通长三角绿道网络。
为满足不同的障碍类型人群乘行地铁全过程中的需求,以“全民无障碍+全程无障碍”为目标,三省一市将共编《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技术标准》,规范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设计、无障碍设施的配置要求、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要求,这将是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第一部体系化、精细化、扩展化三方面全面提升的无障碍标准。
为引领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长三角区域建筑垃圾协同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三省一市将编制《建筑垃圾消纳处置技术标准》,规范区域建筑垃圾治理的规划、处置场所建设和运维管理、再生产品的生产与应用等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为规范长三角区域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培训、竞赛等各项考核指标,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的操作水平,四地还将编制《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标准》。
即日起,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标准平台启动建设。平台整合三省一市工程建设标准资源,共享三省一市工程建设工作动态、标准立项编制发布情况、专家库建设、标准化工作信息等情况。三省一市将合力打造国内引领、国际知名的工程建设标准化高地,到2025年,建立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标准一体化发展机制,逐步完善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标准储备库,发布一批高质量的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标准。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