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建筑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作为一种理论研究方向,热力学建筑着眼于设计追随能量,专注于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它旨在结合特定环境下的动态能量和人类需求关系,寻求一种实现环境与人和谐共存的建筑形态。自我国宣布“3060”双碳目标以来,行业对建筑低碳化研究掀起风潮,将热力学建筑理论研究引入中国的建筑学理论发展中,恰恰是能够真正着眼于建筑环境生态化及人舒适视角的一种有效理论实践。
同济大学出版社“能量与热力学建筑”书系试图深入探索“能量与热力学建筑”的丰富层面,基于李麟学教授团队持续研究与实践成果,为建筑理论与实践的交汇注入新的思考。数年前,该书系已出版《热力学建筑视野下的空气提案:设计应对雾霾》与《热力学建筑原型》,近日最新出版的《热力学乡土建筑》和《热力学建筑与身体感知》则进一步结合团队最新的项目实践和建成项目实测后评估,分别从乡土建筑的全球性视角及热力学建筑的身体感知视角两个领域进行拓展延伸。
《热力学乡土建筑》一书从诸多过去对乡土建筑与气候关系的研究出发,针对兼顾适应气候和文化的设计规律,系统地研究全球不同气候类型的乡土建筑,探索乡土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特征与热力学文化。该书从中观到微观角度溯源了乡土建筑中的热力学原型,充分考虑乡土之下的风土人情,既旁征博引全球案例立论,严谨论证,行文中又充满技术文化与人本思想,引导建筑师的设计本心,为读者建构并提供乡土建筑热力学设计方法的理想模型参照。
《热力学建筑与身体感知》则以身体为视角,研究“环境—建筑—身体”形成的热力学系统,将历史脉络与当代前沿探索整合,系统地建构关注身体的研究方法与工具,探索身体作为设计元素去启发建筑低碳设计的潜力。该书展示的研究成果包含理论、工具及设计方法三个部分,可为相关专业师生、建筑师和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同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