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6日,广佛南环、佛莞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与已开通的佛肇城际、莞惠城际相连,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一条呈东西走向、全长258公里的交通大动脉,自东向西连接了惠州、东莞、广州、佛山和肇庆五市,是大湾区最长的城际铁路,也成为全国最长的跨市“地铁”。这条高铁线路采用公交化运营,无须提前购票、刷码即走,跟地铁体验非常接近。
无独有偶,6月15日,长三角一条“超级环线高铁”G8388次列车开通,从上海站出发,串联起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再回到上海虹桥,全程8小时9分。
“高铁环线和超长地铁犹如贯穿区域发展的‘大动脉’,是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重要‘粘合剂’,通过推进高铁环线和超长地铁布局,可以把都市圈内的相关城市有机‘粘合’到一块,实现工作、生活‘同城化’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研究员表示。
“织网”“串城”“破圈”
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都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其中,交通互联互通、越串越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交通的互联互通,长三角正在“破圈”,珠三角正在“织网”,中国两大超级城市群,正在加速“进化”。
今年6月20日,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交通枢纽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深圳与中山间的通行时间由约2小时缩减到30分钟左右。自开通以来,截至7月20日16时10分,深中通道通行车流量达200万车次,日均车流量连续大半个月保持在10万车次。
同时,广深港、广汕高速铁路和汕汕高速铁路汕尾至汕头南段相继建成通车,广东高铁运营里程达2838公里,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已基本成为现实。
除了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我国区域融合的交通大网也在许多地方纵横交错地交织在一起——
4月15日,西南山区西渝高铁龙潭水库特大桥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声中,中铁十五局建设者将混凝土浇筑入模,进行大桥连续梁施工。未来,时速350公里的列车将从这里飞驰而过,联通华中与西南地区。
今年以来,各地铁路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取得新进展。一季度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8亿元,同比增长9.9%,实现全年良好开局。
一季度,沪渝蓉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漳州至汕头高铁、平凉至庆阳铁路、文山至蒙自铁路等一批新线开工建设。一批铁路项目即将开通,池州至黄山高铁正在同步开展运行试验和开通运营准备工作;兰张高铁兰州至武威段已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动态验收阶段……
在华北,雄商高铁河北段建设加快推进;在华东,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在进行深海主墩施工,为这座世界级跨海桥梁打下坚实基础;在华南,“轨道上的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加密成型。
下一步,出疆入藏、沿边铁路、沿江沿海高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通道重点项目和物流基础设施将加紧建设。
一张网、一串城,助力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贾若祥认为,通过推进高铁环线和超长地铁,可以实现轨道上的都市圈,最大程度实现都市圈生产、生活的同城化发展,为有效疏解都市圈核心城市功能,提升都市圈周边城市承接相关功能疏解提供便捷的基础设施支撑,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在更高水平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向纵深推进
回顾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区域发展的亮点令人关注。
日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区域协调发展纵深推进,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显著改善了区域发展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培育出更多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
今年以来,区域战略以及区域发展呈现多方面特点。贾若祥分析说,一方面,区域重大战略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擎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发展动能加快转换,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更加强劲,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在引领区域发展方面的“一马当先”优势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区域之间的协同融合更加紧密。全国区域发展“一盘棋”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托主要交通线路,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跨区域协同融合更加紧密,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在协同融合中进一步彰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区域之间的发展梯度差正在转换为发展的新空间和新潜力,区域高质量发展“万马奔腾”的态势正在加快形成。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