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如何进一步转型升级?“好房子”要怎样建?城市更新有哪些具体举措?在国务院新闻办8月23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人回应了当前热点问题。
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在住房和房地产方面,持续优化房地产政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截至2023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0平方米;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400多万套,1.5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在城市工作方面,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超过9.3亿人生活在城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超过25万个,惠及4400多万户、约1.1亿人。
在建筑业发展方面,深化建筑业改革,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努力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贡献。2023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1.6万亿元,增加值达到8.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8%,吸纳就业超过5000万人。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倪虹指出,民生性强是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下一步将坚持人民至上,聚焦制约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
“我国的住房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功能、质量有了新期待。”倪虹认为,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应当具备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等四方面特征。
“好房子”怎么建?倪虹表示,“好房子”要有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服务,“新房子要建成‘好房子’,老房子也要结合城市更新,想办法改造成‘好房子’,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
据介绍,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持续完善“好房子”的标准体系,全面提高设计、材料、建造、设备以及无障碍、适老化、智能化等标准;引导广大设计师精心设计好每一栋房子,让每一平方米都能够物尽其用、物有所值;着力推动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不断提升建筑材料的保温、隔热、防水、环保等性能;强化科技赋能,推广绿色建造、智能建造等新型的建造方式,要像造好汽车一样造出“好房子”。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阶段一个必然过程,目前我国的既有建筑已经远远超过了新建筑。倪虹指出,如何保持这些既有建筑的功能和使用、城市更新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城市更新还需要规划、建设、管理等一系列改革。
“城市更新是一项长期任务。”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介绍,下一步将以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目标,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高质量实施好城市更新行动。
在机制上,一是创新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二是坚持“先体检、后更新”,建立健全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将体检发现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安全性、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三是要建立政策协同机制,完善金融、财税、土地等相关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城市更新的投融资模式。
在行动上,将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一是继续抓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下力气解决好加装电梯、停车、充电等难题。在此基础上,推动建设一批完整社区,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等更新改造。二是持续推进城市“里子”工程建设,今年力争改造各类老旧管线10万公里以上。三是大力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测城市的各类市政设施,对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四是加强城市内涝治理,今年要完成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易涝积水点的整治,提升城市防汛能力和安全韧性水平。
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要求,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字技术、绿色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些都就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
对此,倪虹提出,将坚持标准引领、科技赋能,以改革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等一揽子基础性制度为重点,着力打造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构建诚信守法、公平竞争、追求品质的市场环境,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
秦海翔表示,将在四个方面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在改革目标上,着力打造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建设符合时代和人民需要的高品质好建筑、好房子。
在方法和路径上,以科技赋能来提高建筑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在此基础上,统筹设计、生产、施工各环节,带动建材、建筑设备、部品部件等上下游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维护。
在制度和机制上,一方面健全建筑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另一方面重点改革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工程竣工验收等相关基础性制度。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构建一个诚信守法、公平竞争、追求品质的市场环境。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重点打造一支专业敬业的人才队伍。实施“建设英才”培养计划,创造空间、搭建舞台,成就培养勘察设计大师等领军人才,同时也培养好青年人才,让有志青年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中施展才华。还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现代建筑产业工人,举办技能大赛,评选出一批“武状元”,多措并举培养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我们有信心,让‘中国建造’和‘中国制造’一样享誉世界。”秦海翔说。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