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设计

建筑师不需要给自己过多地“加戏”

(上接第5版)

问:18年来,您一直在贝诺工作。您坚守的理由是什么?

庞嵚:在英国留学之后,我先在贝诺英国总部入职两年,之后贝诺开设上海公司,我就回国了。刚来的时候,上海公司只有5个人。多年后,除了一位同事退休,其余4位包括我到现在都没离开。可能我们的主人翁意识比较强,感觉这个公司就像自己养大了一个孩子一样。我们是和它一起成长起来的,就这么简单。

也许我更幸运一些,能比较早地找到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给予我的自由度足够大,让我能充分发挥仅有的一些能力,尽情展示专业上的一些热情。

问:去年您获评“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称号,您是如何看待这份荣誉?

庞嵚:有点受宠若惊。得奖那天我还在朋友圈里发了感想:上海真的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因为我2008年从英国回到上海,至今也才16年。由于工作繁忙,其实我与上海的主流学术圈,或者说同行之间并没有过多深入的交流,更多是通过一些平台、会议保持联系。所做的一些工作居然能被大家看到并接受是有些激动的。我觉得这个荣誉是对我过去30年建筑师职业生涯的肯定。非常感谢上海市建筑学会这个组织平台。今年我也荣幸地成为学会学术创作部的一员,更感到任重道远。

问:现在建筑设计市场已进入下行通道,一些年轻的建筑师转行了,但仍有许多建筑师在坚持。对此,您怎么看?

庞嵚:建筑设计行业本质是服务业,是处于生态链中的一个相对末端的位置。我一直鼓励大家,不要忘记初心。选择成为建筑师,如果仅仅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收入,虽然无可厚非,但它绝对不应该是主要原因。真正的主因应该是发自内心地喜欢、热爱,才能坚持下来。

许多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了,我觉得这是无奈之举,或者说是正常的举动。其实,也是对形势变化的一次顺势而为。市场永远有涨有跌。过去二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期,世界一直惊叹于我国的建设量,并用“基建狂魔”来形容这种奇迹。但是,经历快速发展之后,必然有一个缓慢地去消化的过程。就像吃饭,大口吞下去,得慢慢嚼一嚼,肯定是需要这样一个过程。我认为,未来的一段时间可能就是行业的“咀嚼时间”。当这个市场不再需要这么多的建筑师时,肯定要经过一些优化。我相信,仍有许多人会留下来,因为建筑设计确实让人有愉悦感、成就感,而市场也需要这样的坚守者。

问:城市更新是赐予建筑师的又一个时代机遇吗?

庞嵚:城市更新,是一个非常宏观、非常符合未来逻辑的概念。更新是个大词,它并不代表着只是修,也代表着一个片区的更新,代表着对一些传统的、不太适合当代人生活节奏的空间进行调整。所以,这是一个大方向。

经历这么多年的建设后,城市里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建筑,也有一些平庸的建筑,甚至垃圾建筑。那么,垃圾可能就要被置换出来,而优秀的建筑会得到更多的更新保护,让它持续发热。

有人说,建筑师是个老年职业,就像老中医一样越老越值钱。我们不希望被这个市场被淘汰掉。尤其是在积累了二三十年经验、各种各样的技巧后,我们才真正进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我们希望未来还有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机会,也希望社会更加开放和包容一些。

现在年轻建筑师都很辛苦,也有些绝望。有人说,你们这些既得利益者要把机会让给年轻人。我觉得,世间的循环发展永远是后浪推前浪,历史的车轮是阻挡不了的。但作为个人来说,我仍然希望尽量多发挥自己的热量、能量和力量。

问:贝诺是怎样理解并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庞嵚: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是从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形态、材料选择、建设方式到后期运营等全周期的一个综合考量方式。面对项目本身各种各样的条件,哪些点能更有效、更绿色、更环保,这是要从设计前期准备、各专业协调、协同业主的决策到政府管理部门的标准等各方面一起努力的。我们为了提供更好的全周期解决提案,配备独立的策划、规划、建筑、室内、导识、景观,这种综合提案才有机会在设计阶段就形成完整的解决思路,减少沟通成本、时间成本、试错成本,才更有机会成为一套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提案。

你刚提到我们的办公环境,贝诺办公室的风格,就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外在体现。看到的到处布满绿植,充满生机,我们希望大家在更放松、更自在的环境中工作,员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这样的环境就能带来正向的情绪价值和健康心理,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我们还设置了互动家具,比如旋转椅,这本身就是一个好玩的家具,可以调节严肃的工作关系,把大家的童心都激发出来。“班味”淡了后,可以增加一些新鲜感,减轻无聊感。

问:近日,贝诺设计的临港开放区TOD项目入围WAF世界建筑节大奖,并获得未来创新类项目设定的WAFX大奖智慧城市类别奖。您能分享一下这个项目的设计理念吗?

庞嵚:过去二十多年,我们做了大量的TOD项目。TOD项目的核心逻辑就是以人为本的便利性。从人的视角观察,当目标人群通过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时,并对这个地块有所期望,我们的设计就要回应这些期望,包括空间形态、功能业态的设定,给受众更好的体验。

商业综合体在过去20年的开发中也不可避免地有了很多标准化的元素,导致各个开发商的商业综合体慢慢趋同,建筑类型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体验感减弱等消极问题。

所以在临港开放区TOD项目设计时,我们融合了对未来商业综合体、TOD项目的一些思考,这是一种突破。该项目地块远离上海市中心,居住人口的密度不高,那么我们要思考怎样才能吸引人来到这个地方。我们在其中的商业空间布局与交通方式,包括各种各样的连接都很有意思。除了交通便利性之外,从微度假这个维度来说,一定要有一个比较特殊的雕塑性建筑,同时要把各自的交通方式三位一体地解决顺畅,相得益彰,各得其所。因为仅仅“购物”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体验、社交、学习、碰撞、舒适是人们更加追求的心理需求。这等于我们给了这个TOD综合体一个新角度的重新定义。也许就是这点得到组委会的认可。

问:除了城市更新,未来您还看好哪个细分领域的机遇?

庞嵚:建筑师可以服务的市场很广,大到整个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细到一个店面、一个门头,或者是一个街道的家具,都可以有所作为。

所谓细分领域,更多的是个人选择的一个过程。我的建议是,建筑师要根据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资源去选择自己的细分领域。

2024-08-26 吴真平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6583.html 1 3 建筑师不需要给自己过多地“加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