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建筑

规划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宁夏召开

8月17日,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域专委会)年会在宁夏银川召开。

本次会议由区域专委会主办,宁夏大学建筑学院、宁夏地理学会承办,黄河流域规划院系联合体协办。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规划建设”的主题,专家学者和规划同行开展了热烈的学术研讨,并分享了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

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区域专委会主任、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区域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陈明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王凯做了题为《新时代区域发展新视野——规划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报告。他提出了大城市地区精准适配空间布局理论方法,建立了复杂多元人居条件下宜居安全本底精准分析关键技术,创新建立了大城市地区空间布局的规模—结构—基础设施适配技术体系,提出多尺度城镇化质量评价的动态评估方法。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赵元超做了题为《西部风土——我的建筑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他强调,要赋予建筑天然的绿色基因,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做到不与遗产争胜,不与自然争胜;尊重地形地貌、顺应场地环境。他结合须弥山博物馆、中阿经贸论坛配套国宾馆建设、六盘山长征精神研学基地等设计方案,阐释了其作为建筑师的基本立场。

宁夏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文琦做了题为《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跨区域协作机制研究》的报告。他提到,目前,黄河流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粮食安全问题严峻、能源产业结构亟需转型、人地矛盾突出、乡村空心化严重、经济发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生态产业发展需求日趋增加,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跨区域协作机制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科学问题。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李虎做了题为《黄河流域水利风景资源空间格局及其供需关系》的报告。他指出,我国部分水利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与人口分布不匹配等关键问题,亟须探索水利风景区多尺度分布规律,定量测度水利风景资源与人口分布匹配关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雷振东做了题为《西北荒漠区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的报告。针对西部地区建筑重后期技术叠加配置、轻前期空间气候建构,重绿色技术性能指标、轻建筑文脉空间传承的现状,实现“建筑文化与绿色技术”一体共生是西部地区建筑的关键科学问题。他通过西宁市沈那国家遗址公园、西宁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交流中心、青海海东市河湟文化博物馆、青海海东市朝阳中学等实践作品,进一步阐释了其在西北荒漠区地域开展的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探索。

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刘奔腾做了题为《甘肃传统村落韧性发展路径与实践》的报告。他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保护与发展优先问题应遵循“此时此地”原则;韧性视角下的遗产保护要本土真实不要历史泛化,内容上要拼贴不要堆砌;遗产保护与发展中的管理要加强条块化管理制度与基层的资源统筹。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侯全华做了题为《暖湿化背景下的黄土高原流域三生空间协同管控研究》的报告。他通过延河流域案例,分析了三生空间的时空特征、协同管控成效与困境,并探讨了水文过程、碳循环及人地系统相互作用。他认为,面对多尺度、多要素、多场景协同的复杂空间规划任务,必须采用高精度长时序空间数据,才有可能解决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专项规划、村庄规划等融合、衔接的瓶颈。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明星委托先乐博士做了题为《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基础与布局》的报告。报告指出,为实现2035年和2050年的发展目标,需培育发展黄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同层级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的重点片区。并建议加强区域对内对外合作,建立9省联动合作机制,加速对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圆桌论坛环节,围绕“建筑与规划教育改革‘大家谈’”的主题,嘉宾分别从人才培养、人才需求两个视角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规划学会)

2024-08-26 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宁夏召开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6594.html 1 3 规划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