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注重科技创新能力

编者按:9月29日,由上海建工主办的城市更新论坛将在上海“老市府大楼”召开。作为在城市更新领域耕耘了20多年的先行者,本次论坛将全方位展示上海建工城市更新的探索与实践、经验与成果,集聚起接续前行的新动能。那么,上海建工是如何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打造城市更新领先品牌的呢?在论坛召开之前,本报将撷取上海建工城市更新中的“几朵浪花”,分三期刊登,让广大读者体悟上海建工城市更新的别样情怀。

“许多城市更新项目都是‘螺蛳壳里做道场’,需要耐心细心,更需要科技创新能力供给。”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说。

在城市更新行动中,上海建工依靠一流的施工和管理能力,持续推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的实践应用,始终将先进的建造技术作为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支撑。

在张园石库门建筑群城市更新项目中,上海建工就综合应用了自行走低净空钻孔灌注桩桩机、自行走MJS旋喷桩桩机、地下空间土方抓挖一体机等一批建筑机器人参与建造,通过建筑机器人加持的“顺做法”和平移技术加持的“逆做法”,依靠技术进步、装备进步,在保护张园地上建筑的同时完成地下三层空间的开发利用,实现了从居住功能到商办综合功能的转换。

为在黄浦区露香园二期内保留历史建筑开明里,上海建工在平移中创造性采用“大型砖木混合结构建筑整体(车载)平移与结构安全状况分析及控制技术”,并开发基于BIM模型(建筑信息模型)轻量化技术的“损伤立帖式砖木结构顶升平移工程的监测、诊断、管控一体化软件平台”,为保护历史建筑做足了功课。

随着城市更新提速,市政管网扩建、海绵城市建设等多个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将释放大量的建设任务,上海建工自主研发出数字化微扰动压入式沉井工艺(DMPC),相较地墙工艺,该工艺具有场地需求小、造价低、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等优势。上海建工在参与合流污水一期复线工程建设时,便使用了DMPC工艺,实现了此项技术在上海中心城区敏感环境工况下的首次成功应用。

在公共建筑领域,上海建工在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西院)改造项目中,采用多种创新施工方法,解决了新旧临时机电系统管线施工、不停业状况下的系统切换、部分机电管线装配化施工等众多技术难题。

锦沧文华大酒店改造工程,这是国内首例既有高层建筑置换型结构改建与地下室增层同步实施的典型案例。上海建工项目团队通过基于半永久过渡体系的结构置换技术、基于BIM工况模拟和动态仿真分析交互验证的总体技术路线评估技术、低环境影响的既有地下空间增层扩容成套施工技术、整体提升式脚手架原位附着转换技术等诸多新型技术、工艺与装备的研究及应用,有效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推进。

在上海海鸥饭店改建工程中,上海建工同样高举科技大旗攻坚克难。该项目所在区位特殊,被文保建筑、保护建筑和防汛墙包围,“牵一发而动全身”,施工难度大。上海建工项目团队引入“基坑顺逆做结合施工技术”“临水深基坑施工期间苏闸及防汛墙的保护和处置技术”等新技术,并借助BIM辅助施工,通过精心策划及精细施工,最终达到良好的改建实施效果。

被选入城市更新示范项目的雷士德工学院修缮工程,展现尤为精湛的修缮工艺。上海建工项目团队坚持“整体性、真实性、可识别性、可逆性、最小干预、可持续性”的保护修缮原则,联合设计院,根据模型计算分析结果对外墙、梁、板等结构进行加固,确保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凭借精工细作的耐心、一丝不苟的细心和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心,上海建工运用传统工艺和数字建模相结合的手段,实现了原汁原味保留历史信息的目标。(首席记者 张高青)

2024-09-12 张高青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6869.html 1 3 注重科技创新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