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中非领导人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4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形成了平等、务实、高效的特色,已经成为中非合作的“金字招牌”和引领国际对非合作、深化“全球南方”合作的一面旗帜。为落实论坛峰会成果,规划今后三年或更长时间中非各领域友好互利合作,中非双方共同制定并一致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到,中国将在未来三年实施“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涵盖产业链合作、互联互通、发展合作、卫生健康、人文交流、绿色发展等十大领域。内容主要包括:
产业链合作伙伴行动。支持非洲本地价值链建设、制造业发展和关键矿产深加工,在非洲5个区域打造中非产业合作增长圈,援建10个产业园区配套设施项目,举办100期工业化人才研修班。实施“非洲中小企业赋能计划”,为非洲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共建中非数字技术合作中心,促进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20个数字基建和数字转型示范项目。
互联互通伙伴行动。中国坚定支持非洲一体化进程,将支持非洲实施30个基础设施联通项目,继续为非盟和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提供帮助。推动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和运营的交通设施与工业园区联动发展,建设中国中西部地区对非水陆铁海多式联运体系。
发展合作伙伴行动。中国愿同非方共同发表《中非关于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内深化合作的联合声明》,共建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网络,援助实施10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支持非洲举办2026年青奥会和2027年非洲杯。成立中国-非洲(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示范中心。中国政府将捐款5000万美元续设中国-世界银行集团伙伴关系基金,重点支持非洲国家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
卫生健康伙伴行动。深化中非公共卫生技术合作,培养100名专业人才,支持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和5个次区域中心建设和运营,向非洲国家派遣20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实施“百队千村行”义诊活动。实施10个医疗卫生设施项目和10个疟疾消除示范项目。
人文交流伙伴行动。深入实施“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与非洲国家共建工程技术学院,新建或升级10个“鲁班工坊”和20所学校。完善中非科教合作机制平台,设立中非数字教育区域合作中心。
绿色发展伙伴行动。支持非洲提高气候适应能力,实施30个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项目,设立中非绿色产业链专项资金。设立中非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与非洲国家共建30个联合实验室,建设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非洲中心,开展海洋空间规划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和中国探月探火工程。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所长王友明表示,“十大伙伴行动”是中非关系发展进程中浓墨重彩的华章,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和大国担当。中国实实在在的举措,将全面而系统地助力非洲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将极大提升非洲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