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齐全”的北京首家地下结构“工程医院”、设计——建造——运营全产业链“好房子”建设方案、国内首个多位一体的移动测量装备、雄安新区首个全电智慧园区和直流零碳建筑……纵观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区,新质生产力无疑是一大关键词。
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集中展示我国建筑行业以“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为核心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和创新工程案例等,彰显建设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展区内,既有智慧工地、BIM应用及施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实践经验,又有如核岛智能建造平台、智能无人驾驶塔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新质生产力赋能建筑行业,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展现了建筑业智能化转型的新面貌。
在北京建工展区,二十余项城市建设、城市更新、城市运营成果案例亮相。一个又一个“智造产品”吸引观众驻足观看。由北京建工建研院自主研发的造、拆、维一体智能装备系统将以概念模型的方式,首次亮相服贸会的舞台。这套装备体系集成自动下降、吊运、水平输送等多项功能,通过将“造楼机”的作业逻辑“反向应用”,打造全封闭防护的移动式拆解工场,并依托全程安全智能监测程序,监测施工过程所有关键工序参数,从而实现高密度城区既有建筑物“外科手术式”精密改造,“隐形”拆楼,在改造过程中极大降污染。同时还可有效避免对周边建筑、交通的影响和扰动,为城市“微量”更新带来新的可能。
同样在服贸会首秀的还有北京市首家集合“体检——诊断——治疗”全过程服务的地下结构“工程医院”。作为北京市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建工市政路桥科技发展公司研究院的南口科创基地打造了北京首例全地下、可带水作业的1:1盾构隧道全寿命服役性能足尺试验平台。此外,“工程医院”采用激光雷达、瞬变电磁雷达、数字孪生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了地下结构病害识别、病害分级评价分级管控和结构诊断预测一体化智慧管理,让地下结构病害的长效治理成为可能。
“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在中建一局展区,可以亲自动手体验用模块化建造方式拼装的房屋,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这一栋栋户型各异、拼装出来的民宿样板,就是基于北京门头沟沿河口村灾后重建项目形成的设计——建造——运营全产业链“好房子”建设方案。
沿河口村受去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影响,村庄宅基地全部被洪水浸泡,重建选址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设96户农宅,中建一局项目团队突破性实现了41天“从无到有”,60天全部交付。助力沿河口村重建项目快速完工的“秘密武器”就是中建一局自主研发的以建筑设计、构件生产、装配施工为一体的“全装配式箱体结构体系”技术。即先在构件制造工厂把梁、墙板等“零部件”生产好,再运送到工地现场像“搭积木”一样“拼装”。
为把控装配式建筑构件连接节点质量,中建一局在服贸会上正式发布国内首创的灌浆套筒饱满度检测仪。该设备通过实时测量套筒内的压强变化数值,精准计算出套筒灌浆饱满度,从而评定构件连接质量是否达标,以更加高效、快捷的方式完成建筑质量检测。
本届服贸会上,北京城建通过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安全状态快速精准测量、地下空间物联网、智慧城市全栈服务等综合化解决方案,全面展示其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数智新引擎以及打造零碳理想城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成果。作为国内首个多位一体的移动测量装备,由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研发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安全状态快速精准测量解决方案,实现了地铁隧道安全检测从人工传统检测向移动式智能化的跨越,极大地提升了中国高端精密三维检测装备的国际竞争力,已应用于20多个城市百余条地铁隧道,累计完成城市轨道交通检测里程超5200公里。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自主研发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地下空间环境与设备监控的软硬件装备,可实现低延时的控制及去中心化的网络高安全性,成为地下空间物联网的有效综合解决方案,提高了地下空间“韧性”,已在雄安新区综合管廊实现了应用。北京城建智控研发的智慧城市全栈式综合解决方案,以数字赋能产业升级,可实现智慧工地、智慧交通、智算中心等,打造智慧城市新引擎,为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
走进中建二局展区,雄安新区首个全电智慧园区和直流零碳建筑——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产业雄安创新中心等低碳项目跃入眼帘。这些“身怀”绝技的“宝藏”项目集中展现了中建二局低碳科技含金量。在雄安新区互联网产业园,项目团队利用地热、光照等自然资源,采用被动式节能设计、光伏发电系统、光储直柔等绿色低碳科技,创建了“清洁节能低碳”“负荷柔性互动”“电碳协同交易”“园区智慧运营”四类典型示范,预计实现园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61.2%,建筑能耗、建筑运行碳排放强度较国标基准值降低58.64%、53.4%,使项目成为全国最大的智慧零碳示范园区。该项目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设计理念,旨在将雄安创新中心项目建设成国际领先的“新兴产业创新中心、服务双碳示范中心、创新成果展示中心”。
(作者:祖戈 代佳明 张博 杨欢 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