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4”城市健康专题论坛暨《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4》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办。
城市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次论坛以“推动城市健康高质量发展 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健康根基”为主题,围绕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健康治理数字化转型、实现城市健康质量与人民健康水平提升等主题展开研讨。
论坛正式发布《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4》年度评价成果,通过指数评估的方式交流经验、促进合作,为建设好人民城市进一步凝聚共识、贡献智慧,为全球城市发展探寻中国方案。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体委主任史宗恺在致辞中表示,“清华城市健康指数”是学校紧扣国家需求与全球趋势,推动学科“大交叉”的重要尝试。“清华城市健康指数”不仅是清华大学聚焦于学科交叉和城乡发展的一项阶段性成果,更能推动健康理念深度应用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理念、实践和措施中,最终实现将健康理念充分融入于中国每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和治理的全过程。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4》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城市组中的湖州市、三亚市综合健康水平领先优势显著,克拉玛依市、南平市健康环境指数进展明显。论坛邀请了四地卫健委领导,分享各自在城市健康发展方面取得的经验成就。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强调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围绕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类城市健康体系的核心角色,设计了6大评价版块(一级指标),分别为健康服务、健康产业、健康行为、健康设施、健康环境、健康效用,下设17个评价领域(二级指标)和39项评价项目(三级指标)。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分值越高,代表城市健康水平越好。依据城市健康指数分值结果,对评价城市进行分级。城市健康水平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引领级城市、优质级城市、平均级城市、发展级城市和追赶级城市。
此外,课题组还以城区人口规模为关键信息,将城市分为两组解读评价结果,合理反映城市发展所处阶段的差异性。其中,城区常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列为大城市组,指数(2024)包含86个样本城市;城区常住人口在100万以下的城市列为中小城市组,包含210个样本城市。
今年是“清华城市健康指数”五周年。展望未来,“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将持续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赋能城市健康治理。从理念、需求、对策和成效等方面形成服务闭环,促进 “融健康于万策,全民共建共享”目标实现。
(清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