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 A03版:年终特稿

“好房子”

当前,国内既有建筑已经远远超过了新建筑,一系列挑战也接踵而至。比如房屋陈旧拥挤、市政基础设施老化、环境品质不高等。这不仅制约着城市高质量发展,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大家盼望着新房子能建成“好房子”、老房子能改造成“好房子”。关于“好房子”的提法,也是最近两年持续提及的高频词。

“好房子”的定义不是简单的住得好,它承载的是我们对居住品质的追求。住房城乡建设部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好房子归纳起来有四个特征:绿色、低碳、智能、安全。 同时明确,要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新型的建造技术等新技术,以及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房屋建设中去,引导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从过去注重速度、数量,转向追求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使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能够真正转型发展。

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是个系统工程,是新场景、新产业、新赛道。据中指研究院相关调查显示,对于当前住房户型的痛点问题,承重墙多难改造、室内层高太低等问题排名靠前。同时,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家居设备能够互联互通,为居住者提供了更高效、智能、便捷的生活方式。在“好房子应具备的科技系统”调查中,智能安防系统优先级最高,占比59%;其次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占比为34%。

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建设“好房子”应从五个方面下功夫:完善“好房子”的标准体系;引导广大的设计师精心设计好每一栋房子,特别是让每一平方米都能够物尽其用、物有所值;着力推动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不断提升建筑材料的保温、隔热、防水、环保等性能;强化科技赋能,推广绿色建造、智能建造等新型的建造方式,要像造好汽车一样造出“好房子”;实施居住服务提升行动,下大力气提高物业服务水平,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线上线下的生活服务。

目前,各地纷纷从标准、政策、示范、监管、产业等方面,开展“好房子”建设探索实践。山东、湖北、重庆等地开始编制或已经编制完成了高品质住宅标准,围绕审批流程、规划设计等环节,明确发展要求。广州、武汉等多地“因城施策”发布建设“好房子”的多种新举措,从规划指标支持、规划精细化、第四代建筑、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计算等方面纷纷出台新规范、新标准。

总而言之,新房子要建成“好房子”,老房子也要结合城市更新,想办法改造成“好房子”。住房城乡建设部也提出,未来将从好标准、好设计、好建造、好建材、好服务等方面系统推进“好房子”建设。

(见习记者 任思源)

2025-01-02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8122.html 1 3 “好房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