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行,让冰雪运动在国内迅速普及;到哈尔滨冬季旅游火“出圈”,冰雪旅游市场实现持续繁荣;再到2024年关于冰雪经济的支持政策密集发布……我国冰雪经济市场展现出强大的潜力,冰雪建筑及基础设施作为冰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据统计,从2015年至2024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实现了从2700亿元到万亿元的跨越式增长。
冰雪经济万亿市场形成的背后是国家冰雪战略的布局。如果说北京冬奥会是冰雪经济的“催化剂”,那么政策的出台才是冰雪经济的动力之源。2024年1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8个方面24条政策举措。同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为东北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绘就“施工图”。此前,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冰雪场地设施是开展冰雪运动最基础的保障,将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渠道,支持提升冰雪运动配套公共服务水平。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全国各地一批冰雪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稳步落地。
多地“冰雪建筑”建设提速,全力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东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和地形特点,建设“冰雪建筑”具有明显优势。据悉,2023—2024冰雪季,东三省冰雪场地滑雪场的总数为190个,黑龙江拥有全国最多滑雪场,数量高达78家。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虽然不具备建设室外滑雪场地的天然优势,但仍在室内冰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布局。以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为例,截至2024年12月,浙江省已有滑雪场23家,遍及杭州、宁波、温州和湖州等8座城市;上海市共有冰雪运动场地31个,其中滑冰场地22个,滑雪场地9个。2024年9月,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的耀雪冰雪世界开业,成为上海文旅新地标;江苏省也已建成55处冰雪运动场地。此外,深圳正在建设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该场馆是大湾区首个国际赛级的冰雪场地,也是我国冰雪项目“从北方走到南方、从冬季走向四季”的重要实践。
“冰雪建筑”作为冰雪经济的重要物质载体,其可持续发展是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就如何通过提升冰雪建筑魅力、促进冰雪产业发展表示,在开发冰雪项目、设计冰雪建筑时,要做好人工与自然的融合。例如中国的东北、新疆等地区省份,拥有美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冰雪资源,应利用好当地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不能轻易破坏自然的美感,要让人们在运动和嬉戏中也能观赏自然美景,提升精神感受。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张利强调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他提出“超人”的空间或设施一定要向常人靠拢,冰雪建筑不仅为赛时也要为赛后设计。例如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其底部则是一个90米的体育场,冬奥后可以举办足球比赛、演唱会等大型文体活动。
在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下,冰天雪地正成为“金山银山”。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我国计划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1.5万亿元。
(记者 孟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