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设协民营企业分会
近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民营企业分会(以下简称民营分会)发布了《民营勘察设计企业2023-2024年度发展报告》。该报告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年度环境:数据、政策和展望”“圈内生态的投影仪:年度关键词”“大而强VS专而精:民营十大榜单和专业榜单”“年度发展建议”。
该报告所涉及数据主要来源于政府及行业网站,以及在调研过程中业内同行所提供的数据。所涉及的案例主要基于该分会会员单位提供、会员单位网站、微信公众号、民营分会微信公众号、民营分会年度发展论坛等获取的信息。
由于篇幅较长,本报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节选。
第一章 数据、政策和展望
企业:下滑与承压
民营分会基于年度调研,跟踪了部分会员单位的经营发展情况,数据显示:
46家民营设计企业2023年度共实现营收328.53亿元,相比前一年362.64亿元的营收,同比下降9.4%。在整体营收下降的情况下,有34.7%的企业收入上升,其中增速10%以上的企业大约13%;65.3%的企业收入下滑,超过1/3企业下滑幅度超过10%。
46家民营设计企业2023年度共实现利润18.36亿元,相比前一年23.09亿元利润,同比下降20.5%。在整体利润下降的情况下,有45.6%的企业利润同比增加,其中近20%企业增速超过了20%;超过一半企业利润下滑,下滑幅度超过20%的企业超过1/3。
46家民营设计企业2023年度新签合同334.04亿元,相比前一年370.65亿元,同比下降9.88%。在整体下降的情况下,有30%的企业新签合同实现了增长,70%下跌,超过1/3企业下滑幅度超过20%。
以上统计虽不能代表全部民营企业情况,但确实也映射出行业民营企业的发展现实,合同、利润、新签合同相比上一年依然处于下降通道,有近1/3样本企业三个指标全部负增长。70%企业新签合同下滑,预示着或许未来更沉重的经营压力。尽管困难重重,但根据公开的披露信息或调研反馈,各家企业都在努力开拓业务、降本增效,探索逆周期下的发展路径,没有哪家企业必然死亡,也没有哪家企业能超然物外,“向前一步”是所有企业的共同选择。
拖欠款: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4年1月,民营分会组织会员单位填写了关于《共同做好民营勘察设计企业拖欠款和全国化拓展问题的调研问卷》,并将问题反馈至上海市政协代表和行业人大代表。搜集的数据显示,拖欠款项事件发生的频率达到了100%,超过56%的企业被拖欠的时间周期超过2年,超过90%的企业无法获得逾期违约金。在拖欠原因中,除了业主方付款流程长是第一原因外,有46%的企业提到了被恶意拖欠;84%的企业因顾忌客商关系及担心市场开拓,并没有及时主张权益。“结算难”“回款难”“维权难”成为行业常态。拖欠款问题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民营设计企业之上,项目量急剧萎缩的情况下,收不到款更让企业的困境雪上加霜,甚至直接影响到部分企业的生死存亡。当然拖欠款问题不是建筑行业独有,普遍存在于各行业。2024年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推动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账款。10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推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作出系统部署。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降低当期地方政府化债和利息支出的财政压力,部分有利于地方政府对企业欠款的还付。这些政策措施对勘察设计企业营商环境的改善、应收账款的收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政策:微光中的托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等。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2024年5月1日已经正式实施《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首次为招投标领域出台政策措施列明“负面清单”。《规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7个方面40余项审查标准,重点破除资格预审、评标方法、评标标准、定标标准、信用评价、保证金收取等方面的各种交易壁垒,明确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条件,平等对待不同地区、所有制形式的经营主体等各项内容。10月8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提出将加快修订招标投标法,着力破解地方保护,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决定》中另一项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是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决定》中,中央再次重申了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2024年10月10日,司法部、发改委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在公平竞争、投资融资、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比较详细的、体系化的规定,突出了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与平等对待原则,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明确了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及加强对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护等内容。该法案是国家第一部专门给民营经济发展制定的基础性法律,第一次上升到法律层面,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宗明义强调“要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这是首次采用止跌一词,彰显了维稳房地产市场的决心。
在2024年10月8日国新办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城市改造更新的任务将越来越重。预计在未来五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元。在提前下达的明年两个1000亿元投资项目清单中,优先支持一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目前城市地下管网资金需求量大、项目成熟,会优先支持地下管网建设项目。10月10日国新办发布会上,财政部又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明确了四季度后四大增量政策,新一轮债务置换加快落地,规模将是“近年来力度最大”。10月17日,住建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的政策“组合拳”,其中一个“增加”是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11月15日,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从最初的35个大城市,扩大到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这项增量政策将加速落地。
2024年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因此被社会各界普遍解读为政策拐点时刻,确立了政策宽松的基调,释放了扩张性财政的信号,为稳定预期、寻找增量注入了政治信心。
展望:行业不亡,走向成熟,存量掘金
这一年“裁员”和“降薪”成为微信朋友圈的热词,“没前途”“劝退”“毕业即失业”成为社会对行业的刻板印象,“揽活难”“结算难”“回款难”“盈利难”“维权难”成为常态,勘察设计企业依旧在煎熬。
2024年,民营分会相继调研了河南、广东、陕西、湖北、湖南、新疆等地,在与不同勘察设计企业对话和思想碰撞中思考、探寻行业未来的趋势格局。民营分会认为:
行业不会消亡。短期必然悲观,长期无需悲观,只要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在,大建筑业的市场就在。房子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好房子将是一个新产业、新赛道;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基础设施,在发展更集约、更环保和更可持续的建筑、交通、能源和能源系统上大有可为;基础设施领域“感知提质”、设施装备领域“智慧高效”、服务领域“互联便捷”、行业治理领域“在线协同”推动行业数智化转型……设计行业不会消亡,只会随着社会进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蜕变、革新。
洗牌后必定走向成熟。在2023年报告中,民营分会明确提出站在历史的拐点,大开发、大基建时代落幕,行业已经从机会遍地、自由竞争的红利期进入了增量萎缩、高度内卷的超竞争期,供需失衡必将倒逼行业洗牌,“想尽办法先活着”成为超竞争期企业不二的生存法则。产能不断出清,企业加速淘汰,单打独斗几乎难以为继。但同时又受地域性和技术服务性特征制约,行业不大可能以头部集中或寡头垄断的方式集中,适应存量市场生存法则的企业将更可能会以生态集群的方式共存,行业最终将迈入供需重构、生态发展的成熟期。从机会遍地、自由竞争,到增量萎缩、高度内卷,再到供需重构、生态发展,从高速成长走向稳态成熟。
行业以适应城镇化发展规律的逻辑演变。在行业成熟期,市场竞争进入到生态与生态之间竞争的新时期,历经洗牌存活下来的企业,找到各自的“生态位”,少数构建生态,多数融入生态,有远见的企业应当及时意识并主动适应生态发展模式的新进化。
存量依旧有金矿。我国现存约65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巨大的存量使维保和城市更新成为刚性需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推动城市更新运营的时代到来。城市更新在2021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2021年到2023年,全国累计实施15.4万个城市更新项目,累计总投资13.7亿元。2024年起,中央财政支持15个城市率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后续也会由上述15座城市试点情况,逐步向更多城市推广。存量价值充分化带来包括全过程、全生命周期需求新业态以及融合化趋势下的新型城乡建设业务,新技术也带来了绿色、智慧新基建等新增量业务。总之,绿色低碳、数字中国、城乡协同、产业升级为行业提供长久的发展空间,存量不等于停滞、不等于消亡,是另一座金矿。存量更新、升级换代、城市运营会有市场规模和需求的变化,需求不再以设计企业所熟悉的专业逻辑呈现,综合化、集成化能力成为勘察设计企业急需塑造的新能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