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回应两会热点话题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 推动“好房子”建设

重点实施三类更新项目 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

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在会上回应有关推进城市更新、“好房子”建设等话题。他表示,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下功夫实施一批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更新项目,正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有一项是把住宅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

倪虹介绍,从2019年中央部署实施城市更新以来,全国已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近28万个,惠及1.2亿居民;加装电梯超过13万部,增设停车位380万个,增设养老、托育设施近8万个,增加充电桩105万个,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所3100万平方米;更新改造地下管网约50万公里;打造“口袋公园”4万多个、建设城市绿道12万公里。

推进城市更新:实施一批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项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倪虹表示,住房城乡建设部将重点从两方面抓好落实。第一,抓体检,找准问题。经过前一阶段的试点探索,现在,“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已经成为城市更新工作的共识。体检要坚持两个导向。一个是问题导向,从住房、到小区、到社区、到城区,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另一个是目标导向,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体检发现的问题,就是城市更新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目前,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经全面开展城市体检,住房城乡建设部还将支持有条件的县级市都开展体检。

第二,抓项目,解决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下功夫实施一批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更新项目,重点有三类。第一类,是民生项目。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着力抓三件事:一是把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要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实施改造,也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二是城中村改造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去年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三是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重点是聚焦“一老一小”,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增补托育服务设施、儿童活动场地。

第二类,是发展项目。一是更新一批老工业区、旧厂房,植入新业态、新功能,推动产业转型,筑巢引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改造一批老街区,打造精品街道、城市客厅,建设活力街区,为青年人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空间,为市民创造更多消费场景。三是保护、修缮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推动活化利用,让城市文化遗产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城市生产生活。

第三类,是安全项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宜居、韧性和智慧,都离不开安全这个根本。今年,重点抓三件事:一是再建设改造地下管线15万公里以上,守护好城市的“里子”和“良心”。二是推进调蓄设施、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工程项目,聚焦消除城市的严重易涝积水点,再完成1000个排水防涝设施重点项目。三是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命线安全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有效提升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和韧性。

建设、大力推广“好房子”: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倪虹表示,住房城乡建设部将重点从3个方面抓好落实:第一,立标准。标准水平决定房屋品质。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也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是把住宅的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

第二,强科技。“好房子”离不开新科技,“好房子”和新科技可以相互成就。一方面,将大力推广惠民实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着力解决隔音不好、渗漏等问题。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全屋智能。

第三,抓项目。将推动城市和企业建设“好房子”,大力推广“好房子”。不仅要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也要结合城市更新,采取多种方式,把老房子想办法改造成“好房子”。

倪虹还表示,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坚决稳住楼市。巩固政策“组合拳”的效果,把降息、增贷等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出来,惠及更多人民群众;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切实维护购房人的合法权益;加大“白名单”贷款投放力度,按照“应进尽进、应贷尽贷”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全部纳入“白名单”。

(本报综合报道)

2025-03-13 重点实施三类更新项目 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回应两会热点话题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8510.html 1 3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 推动“好房子”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