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新质生产力

上海宝冶:创新驱动铸就“雄安质量”

暮春四月,雄安大地被大自然的画笔晕染得生机勃勃,处处洋溢着盎然的春意,一座崛起的“未来之城”正在拔节生长。自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以来,上海宝冶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品质履约为基石,累计承接项目多达30余个,涵盖房屋建筑、公共建筑、市政道路、工程检测等多个业态。来自五湖四海的宝冶人深度参与新区建设,挥洒青春,勇敢逐梦,在雄安这片热土上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

精益管理:制度筑基协同科技提效

在雄东、容西片区安置房建设中,上海宝冶项目团队从管理方法、管理技巧、管理手段等多方面建章立制,实现精益化管理。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行“栋号长”制,压实责任到人,确保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建立“查销”统一、“挂牌”作战、一会三单、“PDCA循环”质量闭环管理等制度,形成质量闭环管理,确保施工工艺、材料验收、隐蔽工程等关键环节零缺陷,实现工程一次成优。

上海宝冶深度融合运用物联网、AI监控系统、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打造“智慧工地一体化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施工进度追踪、风险动态预警。其中雄东片区B单元安置房项目标段二创下雄东片区B单元安置房项目六家总包单位“首根CFG桩成型、首块筏板浇筑、首出正负零”等多项纪录,39栋住宅楼率先封顶,6次样板间评比总分第一,成为新区安置房建设标杆。

创新驱动:BIM技术赋能智慧建造

面对雄安新区复杂多样的建设需求,上海宝冶积极推进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与创新,构建BIM+技术管理体系,将施工进度、成本控制与三维模型动态结合,实现项目管理高度可视化。在雄安城市计算中心、雄安宣武医院等大型公建项目中,灵活运用BIM技术规避拆改返工,大幅缩短工期,成为破解复杂施工难题的“金钥匙”。

上海宝冶BIM技术实力屡获认可,在雄安新区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包揽前两名,并代表新区征战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能大赛、河北省“燕赵杯”职业技能大赛,彰显“数智雄安”的硬核实力。

品质标杆:新工艺铸就“雄安质量”

上海宝冶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在施工中广泛应用跳仓法、花篮式悬挑架等新工艺,以及镀锌方管、铝合金模板等新材料,实现降本增效与品质提升双赢。同时将绿色建造理念贯穿建设始终,运用车库顶板虹吸排水系统简化工序,智慧工地系统减少资源浪费,多项工程获评雄安新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绿色文明示范工地、河北省建设科技示范工程(绿色施工类)等称号。

其中容西片区A单元安置房项目坚持“样板引路,示范先行”的质量管理理念,精益求精打造90栋住宅楼及配套设施,先后荣获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安济杯、河北省结构优质工程等多项成果,为回迁居民打造了舒适宜居、配套完善、智慧低碳的现代化居住社区。

党建引领:双融双促打造“红色引擎”

雄安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作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实践者,上海宝冶第一时间设立雄安区域党支部,在雄安新区“四铁四心”的基础上,创建党建品牌“四铁四心,雄安铁军”,使其成为党建工作的标杆、指引和载体。

支部围绕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下功夫、做文章,坚持用党的创新理念谋划工作,形成了党建工作新思路,打开了党建引领新局面。以各项目交房交付为关键节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造福新区的奉献精神,坚决保障安置房质量,解决回迁安置等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凝聚党建联建合力,推动村企深度融合发展,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彰显了上海宝冶高质量服务雄安的政治站位与责任担当,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从蓝图到现实,从荒土到新城,上海宝冶以创新为笔、以责任为墨,在雄安新区绘就了一幅科技与品质交织的壮丽画卷。八载耕耘,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雄安质量”的生动诠释。 (通讯员 王金环)

2025-04-03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8647.html 1 3 上海宝冶:创新驱动铸就“雄安质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