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由上海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中心主办的“BIM数智赋能:上海市BIM技术成果与应用创新成果研讨会”在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上海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及BIM应用实践优秀企业代表,围绕BIM技术在建筑业全生命周期的深度应用,为智慧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上海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中心主任崔明华在开幕致辞中强调,建筑业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场景之一,其升级发展需将数字赋能置于重要位置考虑。BIM技术作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备受重视且广泛应用,大力推动BIM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是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助力数字经济价值链协同构建的重要力量。
据介绍,上海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中心作为协助政府部门推进BIM技术应用发展的平台,围绕“以项目为主线,解决共性技术为基础,挖掘量化价值为目标”,通过开展技术交流、成果展示、课题研究、标准编制、宣传推广、培训宣贯等一系列活动,不断为企业提高和改进技术应用方法提供帮助,有效推进了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推广。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社会各界对BIM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为BIM技术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带动建设、设计、施工、咨询、软件企业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BIM技术应用和发展。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筑市场监管处一级调研员沈宏在会上解读了近期BIM政策。他指出,BIM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今后要更注重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高质量深化应用,以及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深度应用,全面展示应用成果。
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陈荣荣介绍了企业在实践企业数字化转型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转型路径:通过自主研发的 BIM协同平台,打破传统设计流程壁垒,实现跨专业、跨区域的云端高效协同;通过数字化交付体系建设,推动工程数据资产的全价值链应用,为业主创造持续性服务价值;通过构建产业数字生态圈,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实现从单一技术创新向体系化赋能的跨越。
此次活动还邀请了四位专家分享了BIM技术如何在项目中赋能提效,以及实际应用经验和成果,这些项目也在上海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中心举办的上海市BIM技术应用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
其中,上海周浦镇08单元16-02地块住宅项目通过BIM技术构建统一数据模型,打通设计与施工壁垒,实现装配式住宅建筑从方案设计到施工落地的全链条协同,促进标准化、模块化建造,减少变更与沟通成本,推动装配式建筑向高效、低碳、智能化方向升级。
作为上海市重大民生工程,上海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项目在百年水厂建设改造过程中,通过BIM技术实现了全过程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施工应用,并为未来运维管理积累了重要的数字资产,助力城市更新。
荣获第六届BIM创新大赛特别创意奖一等奖的《BIM驱动的工艺数据链在二结构数字建造中的应用》,通过BIM技术打通建筑二次结构的“设计-生产-施工”全流程数据链,实现工艺标准化、过程可追溯、建造精准化的目标,是智能建造环境下基于BIM技术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典型实践。
此外,中国海诚以轻工行业为例,介绍了BIM驱动的数字化升级之路,通过大力建设海诚云平台(正向设计平台),从数字化设计体系、数字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智慧运维系统延伸等方面,积极打造轻工行业数字化设计体系与智慧运维解决方案,助力轻工行业的智慧工程升级。 (首席记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