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打造品质工程,一石一木构筑幸福家园。中国五冶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李营街道驻地七村(城边村)升级改造项目作为任城区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6.5万平方米,涵盖26层住宅2栋、18层住宅8栋及商业、幼儿园等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惠及近千户居民,大幅改善人居环境,助力济宁北部区域经济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能。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环保压力大等多重挑战,五冶团队以铁军精神迎难而上,谱写了一曲攻坚克难的奋斗赞歌。
铁军破局:18个月工期的极限竞速
2024年5月5日,中国五冶李营驻地七村(城边村)升级改造项目办公大楼率先落成,中国五冶的旗帜在工地上迎风飘扬。从这一天起,项目团队以“战时状态”进驻现场。同年6月15日,审批通过的策划工期18个月正式下达,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工期优化最核心在于工程精心的策划,工程初期项目管理团队连续15天昼夜鏖战,运用BIM技术优化场地布置和施工流程模拟,对分包施工面科学划分,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利用人材机资源的周转,合理增加作业面和高效工序穿插,让工期得到有效压缩,夯实了项目以先进合理工期18个月交房目标的可行性。
严格的工期过程管控是工程履约的实力保证。2024年10月23日,济宁市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全市浇筑作业被迫暂停。彼时,项目正全力冲刺11月10日的“正负零”节点。项目施工经理谢玉龙果断决策:“停工不能停摆,地库班组全员转战楼栋施工!”连夜600名工人转移作业面,争分夺秒推进非浇筑工序。11月5日上午8时,“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解除,一场“混凝土闪电战”旋即展开:26辆商混车与4台长臂泵车协同作业,工人两班轮换、设备24小时运转,单日浇筑量突破2000立方米。最终,“正负零”节点提前5天告捷。
坚守匠心:质量技术人的生命线
对于项目管理,质量就是工程人的生命线,而技术是这根生命线的守护者。中国五冶李营驻地七村(城边村)升级改造项目质量技术团队,用行动诠释了这一信条。
2024年6月,主楼地下开挖工程遭遇复杂地质难题。为了保证地下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基础开挖的安全,项目总工孙南与技术团队经过多次方案计算研究,最终通过“分层盆式开挖+土钉墙支护”方案。技术人员结合BIM模型分析受力,通过土方平衡和调整开挖路线,有效地控制了基坑边坡的变形,既保障安全,又大幅降低项目施工成本。
在地库面密肋梁板结构施工阶段,项目质量技术部对密肋梁板模壳施工方案进一步细化,为了提升地库顶板的浇筑观感质量,严格把控模壳原材的进场验收,同时对模壳强度、承载力、变形实行组装前试验,通过技术交底和过程严格验收,使模壳平整率误差小于2毫米。最终3.15万平方米地库密肋梁板浇筑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监理和业主单位对观感质量评定为优良。
同样的案例还有不少,从项目原材工序验收,到新材料CL复合保温体系、ALC墙板的应用,再到PC构件高精度安装技术研发,项目质量技术团队始终把“坚守生命线”的责任标准落实到行动中。
智慧建造:智能+绿色施工创新增效
在李营七村项目,“智慧工地”的标签无处不在。走进项目的智慧工地大门,智慧考勤系统正在高效地通过人脸识别自动录入实名制“数字考勤”表,这是李营七村项目全面贯彻政府保障农民工权益政策要求,有效落实“民工考勤及工资”管理制度的新举措。在这里所有民工从进入工地那一刻起,从身份识别到考勤统计,再到工资发放,全程高效无缝对接。
高耸的塔吊“天眼”安全监控系统360度视角,是公司最新推出的安全隐患大数据监控系统,为项目安全生产部门实时传递现场违规和安全隐患照片,各类安全隐患第一时间传递到监管责任人,从隐患发现到隐患通报整改,从常规管理的1-2个小时缩小到5-10分钟,极大地提高了现场生产的安全性,提高了班组人员“不安全不生产,有隐患即消除”安全意识。
项目施工现场的环保监测大屏上,PM2.5数值始终稳定在45微克/立方米以下,这得益于现场环保自动监测+喷淋系统+移动雾炮车降尘。通过实时监测监控,当施工现场某处空气扬尘数据到达预警值后,喷淋系统与移动雾炮车对附近区域进行快速辅助降尘,提高降尘效率的同时节水30%。类似投入还有现场太阳能智能夜间照明,工人生活区空气能供热,新能源电动搬运车等。
新型绿色建造新科技的尝试与应用为项目发展注入智慧节能、绿色增效的新动力。
民心共筑:民生托付的温度答卷
“民生工程的高度,始于人心的温度”这一信念贯穿项目团队始终。李营七村驻地项目区域内,68岁的村民孔令山因与村委赔偿事宜拆迁迟迟不能和解,其旧房孤悬工地。项目工程部召开村民旧宅保护专题会,保证村民旧房宅基前扣近3米无安全风险,为其专门搭设防坠网,防护隔离墙,同时确保水、电、交通不受影响。在基坑开挖时,专人监测其边坡安全。项目部得知其儿子失业在家,主动联系安排其在劳务队杂工班组工作,并将老两口的小卖部迁至工人生活区。最终,孔令山主动向拆迁办提出拆迁。事后村委会、镇拆迁办王主任表示:“五冶团队用真心化解民生难题,为我们政府和百姓做了件暖心的实事!”
“项目开放日”是中国五冶济宁团队与业主、政府为村民打造的另一个民生热点,每月项目部固定日期向群众开放绿化整洁的办公区、工序榜样、材料展示区、安全体验馆等区域,赢得广大群众的点赞。村民代表张大林在现场逐个用卡尺测量防水卷材、水电管材后连连称赞:“4毫米厚度零负差,这品质比商品房还扎实!”项目部还主动邀请甲方业主和村委会代表现场“挑刺巡查”,悉心听取各方意见,将百姓、政府关切的民生想法逐项落地。
标杆铸就:裂变发展的新高度
自2017年济宁南杨庄棚改项目起步,一路走来,中国五冶济宁团队先后完成南杨庄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济宁运河西路项目、张庄片区城边村改造项目、河北五里营棚改项目等工程,累计产值超30亿。其中举办过省、市级建筑标化观摩工地各1次,荣获中国冶金行业优质成果奖2次,省、市优质结构工程各1次,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大赛一等奖1次,获上海市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成果一类成果1次,获中冶集团优秀党支部和先进个人各1次,1人获济宁市五一劳动章,这一个个来之不易的荣誉凝聚着这个团队每一位员工的热血和激情。
从城市暴雨抢险到社区疫情坚守,从行业标杆观摩工地到春节48小时复工达标,从BIM技术管道预演碰撞到IPS外墙保温体系技术施工创新,每一处亮点都是中国五冶济宁项目团队用行动在诠释:真正的城市建造,不只是楼层的拆建叠加,而是用实干的温度熨平发展的褶皱,用匠心的精度打造民生的质感。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片崭新的建筑群,一定会再次反映出中国五冶济宁团队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行业新高度。
目前,李营七村项目10栋主楼已完成15层,二次结构及外墙已经开始穿插作业,单日高峰用工人数已达800多人。项目团队在工程例会上誓言:“我们将始终贯彻‘现场决定市场’的理念,用精品工程赢得百姓口碑,为济宁城市更新书写好五冶答卷。”
曾经“废墟中的城边村”,如今正在蝶变为现代化宜居社区。当万家灯火点亮新居时,这片土地铭记的不仅仅是五冶济宁团队的奋斗足迹,更是一个大国央企承诺与民生温度的时代故事。
(通讯员 曹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