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对细节的严格把控和用心钻研,尤其是在项目前期,需要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直至形成完美的方案。这种脚踏实地的态度和追求极致的过程,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特别要强调的是,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是一种对职业的热爱和责任。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团队培养,都需要脚踏实地、不断总结和创新,唯有秉持这种精神,才能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在智能建造时代,工匠精神最不可被替代的价值在于其对人本智慧和实践经验的依赖。尽管大数据和算法能够辅助决策,但真正的工艺优化和问题解决仍需依靠人的智慧和经验。以大型设备安装为例,许多关键数据无法通过算法完全提取,而需要工匠凭借对现场环境的全面理解和细致观察,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此外,在新领域或新项目的探索中,工匠精神所代表的坚持实验、反复验证的态度,是AI无法替代的。只有通过人的实践积累,才能形成可靠的工艺思路,进而为智能化提供基础。”
丨李景生,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中冶重工(唐山)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河北省重型装备预应力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作为我国特重型装备极端制造领域的技术领军人物,他以卓越的创新能力与工匠精神,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为建筑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出里程碑式贡献。面对国外技术封锁,李景生主持参建了世界最大的内蒙古北方重工360MN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项目。该项目首创半圆形转胎偏心设计、挤压机下降提升等核心技术,攻克了耐高温高压厚壁成型材料的极端制造难题,使我国首次跻身世界重型装备制造先进行列,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鲁班奖等殊荣。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大型工程装备依赖进口的困境,更在建筑、能源等领域为超大型结构件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李景生主持建造的400MN单缸航空模锻液压机,集成预应力钢丝缠绕、机器人智能缠绕等前沿技术,解决了重型液压机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难题。该装备不仅为C919大飞机提供核心锻件,其技术成果还广泛应用于能源、核工业、建筑业等领域,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李景生主导制定的《多向精密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等8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拓展了多向精密模锻件在相关行业的广泛应用,并间接带动了建筑行业材料与工艺的创新突破。
从打破技术垄断到制定行业标准,从参建大国重器到培养复合型人才,李景生始终以“服务国之所需”为己任。他的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智造”的力量,更为建筑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提供了核心驱动力,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