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荫
在城市发展的滚滚车轮下,老旧小区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角落,承载着无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记忆。中建二局土木公司深知这一点,因此在湖北省咸丰县高乐山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他们以“微改造”为理念,致力于托举老城的“大民生”,让城市更新行动成为改善民生福祉和推动城市发展的双引擎。
踏入咸丰县高乐山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曾经的老旧房屋已被修葺一新,居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洋溢着现代与和谐的气息。
项目经理姚满堂表示:“该项目开工时间为2024年8月1日,工期为365日历天。目前,房屋改造工程设计107栋,已完成105栋,包括屋面改造、外墙改造、小区强弱电改造、小区地面、给排水改造等;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6条,已完成4条,包括道路病害处理、车行护栏安装、检查井提升、路面黑化等。”
面对项目施工难度大、施工条件差、施工工期紧等诸多困难,项目团队在前期设计施工过程中做足“功课”。项目运用了智慧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新技术。智慧化方面,采用“304不锈钢覆塑管+BIM预制装配”工艺,开发了48小时快速通水系统;绿色化方面,优先选用低VOC水性涂料、再生骨料混凝土等环保材料;智能化方面,采用“多维度智能传感终端+AIoT物联网平台”系统,构建了噪声扬尘实时监测及安全隐患巡检体系。
从“堵心路”到“顺心道”:街巷“焕新”畅行无阻
咸丰县高乐山片区的老旧小区,曾因市政基础设施老旧,通行能力不足,给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周边为密集居民区,有1所小学、2所中学及多个小型商业街区。施工难点包括交通限制、居民密集、商户营业影响等。为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情况下完成该项目,项目部采取了分时段施工、实时沟通机制、“绿色围挡+雾炮降尘”、合理组织现场施工资源等措施。
项目道路改造工程全面铺开,路面除旧翻新、车道拓宽、配套设施建设等多管齐下,覆盖了晨光村社区巷道、工行宿舍、林业科研所宿舍、日间照料中心宿舍等多个路段。通过加铺1.5万余平方米的沥青路面,建设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弱电等附属设施,不仅提升了道路承载能力,也切实解决了居民出行的“小烦恼”。
从“斑驳墙”到“安全衣”:老楼“焕颜”安居无虑
“以前外墙掉皮、霉斑成片,看着就糟心!现在刷得干干净净,还透着石头的纹理,咱这老楼总算有了精气神!”住在高乐山片区30年的刘婶摸着新刷的真石漆墙面,满脸欣慰。
老楼的外立面渗水、墙皮脱落、楼梯扶手破旧不堪,这些问题曾让居民们头疼不已。项目部针对这些居民诉求强烈的问题,对180余个单元楼楼道墙皮、16栋老旧建筑顶楼、200余层楼梯扶手进行了翻新改造,并粉刷了12万余平方米的楼层外立面。
“让每一名居民都能亲身参与到自己家园的更新中,并尊重每一名居民的意见建议。”姚满堂自豪地表示,项目部召开居民协调会,根据居民意见最终确定以米黄、咖红为主色调,模拟天然石材质感,让斑驳老楼重获整洁统一的“新皮肤”。没有宏大的场景重塑,没有复杂的文化叙事,这场“低调”的外立面改造,用最朴实的笔触为老城“提气增色”。同时,项目部积极联合社区、网络运营商清理满墙的线缆,为老楼换上了“新皮肤”,让居民们看到了变化、见到了成效、得到了实惠。
从“抢车位”到“安心停”:车位“焕序”停车无忧
“过去下班回家,抢车位比上班还紧张!现在好了,楼后头那片杂草堆变成了停车场,划了线、装了灯,再也不怕磕碰剐蹭了。”居民赵大哥指着新增的停车场连连称赞。
社区“无序停车、无处停车”的现象曾让居民们苦不堪言。项目部坚持“停车场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的原则,在做好社区停车位增量谋划的同时,充分利用闲置边角地、废弃空地,规划便道,硬化路面,科学建设了400余个公共机动车停车位基础设施,切实解决了居民“开车十分钟、停车半小时”的问题。
该项目改造覆盖了46个小区、8552户家庭,惠及3万多名居民,为社区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目前,项目收获了业主及政府的表扬信四封,并荣获恩施州“安薪工地”称号。
咸丰县高乐山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不仅是一场“微改造”,更是一次深刻的城市更新行动。它以“微改造”托举老城“大民生”,让城市更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力量。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建二局土木公司将继续秉承央企的社会责任,深度参与城市更新行动,为更多老旧小区的居民带去“微改造”的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