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城市更新

智造焕新筑广厦 数字赋能暖民生

中国二十二冶书写城市更新时代样本 □通讯员 韩晶晶

从“低矮潮湿的棚改楼”到“小高层、电梯房,城乡广厦千万间”,城市生活不断提档升级,居民的住房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中国二十二冶正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构建了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为城市更新提供了除“拆除新建”以外的新思路,为“好房子”赋予了超越建筑本身的民生重量。

十年涅槃:烂尾楼的重生密码

位于唐山城区长宁道与建设路交叉口的唐山市联合楼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如同这座城市的一道“伤口”,由于多种原因,此项目于2017年9月全面停工。面对困难的“重启”形势、庞大的资源需求,关键时刻,中国二十二冶挺身而出,接下重任,停了10年的烂尾项目于2022年7月开始启动续建。项目涉及回迁安置261户、房屋293套。

由于项目停工时间较长,导致钢结构、混凝土均出现了质量问题,针对此情况,建设团队积极对接设计,出具了可行的除锈方案。同时对全部钢梁钢柱进行检测,对不合格钢柱钢梁进行力学计算并加固;在混凝土风化、开裂等问题上,对混凝土进行专业检测并出具报告,对不合格位置出具专项加固方案,现场进行施工,进行剔凿、加固、植筋、注浆,达到修复的目的。对水电原主体预留线管进行疏通,为后期顺利穿线做保障。

2023年11月,“停摆”数年的唐山联合楼项目终于顺利迎来交付,承载着261户业主多年的期盼,见证着唐山联合楼从困境到新生的华丽转变。收房现场,业主们难掩激动之情,让自己的“收房梦”终于圆了。

未来社区:筑牢安居“暖心屋”

2024年8月,唐山北站片区安置房项目举行专题企业开放日活动,以此为标志,浭阳馨苑小区正式交付,803户居民喜领新居钥匙。当天,浭阳馨苑小区面向业主全面开放,300余名即将返迁的居民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进行参观。大面积的绿地、完备的公共设施、布局合理的户型,令人眼前一亮。“这儿距离学校商场都很近,干啥都方便;屋子都是南北通透的,布局也很好,感觉小区特别上档次!”参加开放日看房的居民说。

浭阳馨苑从小区选址、规划方案到建筑各专业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其时代感和超前性,是一个远超常规“安置房”基本属性的现代化社区,不仅使居民生活更加舒适便利,更充分体现了二十二冶对安置房改造工作的崭新思路。

合肥潭冲河安置房项目作为合肥市重要民生工程项目持续优化当地“三区一带”空间布局,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筑牢安居“暖心屋”。项目重点梳理履约痛点、难点、堵点,对于单体分布密集、塔吊数量多等问题运用防碰撞与可视化智慧装置实时监控运行,及时调整塔吊作业路径,确保安全和效率“双提升”。针对场内存在110KV高压线塔,深基坑支护与开挖穿插施工,存在泥土流失与地下室主体断开等问题,项目部多措并举,科学部署,实现高效挖土、流水作业施工。

城乡共生:智造筑成绿色样本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答题,更是关乎群众幸福感的民生题。从一纸蓝图到幸福实景,保定城中村改造项目成为城市践行新型城镇化的生动实践。这个曾经房屋低矮、道路狭窄的村落,如今已成为现代化社区。项目建设住宅楼21栋,容纳村民716户,提升了村容村貌,真正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打造极具当地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该项目深入应用BIM技术,在规划设计阶段建立各专业BIM模型,运用管综碰撞功能精准定位并解决各类管线与结构间的冲突,通过净高分析确保空间布局合理,满足功能与审美需求。施工过程中构建4D模拟施工模型,直观呈现施工工序流程与时间安排,有效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保证现场复杂节点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

作为郑州市城中村改造重点民生项目之一,巩义安置房项目是郑州市委市政府把原农民聚居村落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社区的重大惠民举措,大幅提升并完善巩义城市功能,改进了城区发展面貌。项目共建28栋住宅楼,将昔日低矮拥挤的村落蜕变为山水相融的宜居新城。项目深度融入城市更新脉络,生态绿廊与社区花园相映,智慧配套与民生保障共融。改造过程中依托BIM技术在规划设计阶段构建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专业三维模型;借助管线碰撞检测技术提前消除97%的施工冲突同时分析优化空间布局;施工阶段创新应用4D进度模拟技术,对地下室复杂节点、铝模安装等工序进行动态推演,使施工效率提升40%,关键节点一次成型合格率达98.6%,有效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严把工程质量关,加快项目施工进度,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

2025-05-12 中国二十二冶书写城市更新时代样本 □通讯员 韩晶晶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8833.html 1 3 智造焕新筑广厦 数字赋能暖民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