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中国—中亚五国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举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出席。
峰会期间,中国同中亚五国达成系列合作共识。各方回顾中国同中亚五国全面合作成果,总结各领域互利合作经验,展望未来合作方向,并声明以下内容:各方高度评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进一步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亚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各方愿深化绿色矿产、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投资和产业合作,保障区域产业链稳定畅通,愿加强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数字和绿色基础设施联通,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合作发展;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对中国和中亚地区具有重要意义,各方欢迎项目启动实施等。
习近平在本届峰会上发表题为《弘扬“中国—中亚精神” 推动地区合作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他表示,要优化务实高效、深度融合的合作布局。要聚焦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人员往来等,实施更多具体项目,力争尽快实现早期收获。中方愿同中亚国家共享发展经验和最新技术成果,促进数字基础设施联通,加强人工智能合作,培育新质生产力。其中提到,两年来,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中哈第三条铁路规划稳步推进,中塔公路二期修复进展顺利,中土能源合作稳步开展。
2013年秋,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中亚五国积极响应,中国中亚合作自此驶入快车道。2020年,中国倡导成立中国—中亚机制。2023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五国峰会在西安成功举行。会上,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正式建立,为中国—中亚合作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
中国—中亚机制聚焦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人员往来便利化六大优先合作方向,整体提升中国同中亚合作水平,以实际行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研究出台更多贸易便利化自由化举措,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合作科技含量,助力各自工业现代化。打造中国同中亚综合立体的互联互通格局,增开四川—中亚公路班列,争取三年内覆盖中亚各国主要城市,加强口岸、班列、跨境铁路建设合作。
近年来,在机制推动下,中国和中亚合作快速发展、全面推进。其中,工程建设合作也愈发紧密。
截至2024年年底,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三线累计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突破5000亿立方米。管道D线还在加速推进,建成后年输气能力将新增300亿立方米,总输送能力提升至850亿立方米/年。
2025年4月正式开工建造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费尔干纳山等3座控制性隧道,标志着中吉乌铁路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未来,中国至欧洲/中东的货运路程将缩短900公里,时间节省7—8天。作为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元首亲自推动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标志性工程,中吉乌铁路建成后将为破解长期困扰地区发展的一系列难题提供“金钥匙”。
6月11日,阿斯塔纳轻轨项目完成首列列车吊装,作为中哈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标志性工程,它是中亚地区的第一条城市轻轨线路,也是中亚地区第一条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造的轨道交通项目。
此外,阿拉木图光伏电站、杜尚别热电厂等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更为绿色发展提供了现实路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认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一直是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线,六国贸易投资蓬勃发展,重大项目接踵落地,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形成了务实高效、深度融合的合作格局。
王毅表示,本届峰会最鲜明的主题是六国元首共同宣布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见证签署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这是中国首次同周边单一区域内所有国家整体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从战略高度和区域层面统筹推进合作,让中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区的成色更足,动力更强。中方将同中亚国家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习近平主席同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元首会晤时,一致同意高质量推进中吉乌铁路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各方受益。中方还将同哈萨克斯坦加快推进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建设,同塔吉克斯坦实施中塔公路二期关键路段改造,同中亚各国深化中欧班列和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合作,推动中亚地区由“陆锁”向“陆联”转型,真正成为连通欧亚大陆的“黄金十字路口”。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