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来 武玉传 史东亮
“你们听说了吗,咱公司的‘脑神经’专家黄红,今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了。她可是咱一线职工的骄傲、技师队伍的骄傲啊!”黄红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消息,最近在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不胫而走。
1999年,黄红从武汉铁路运输学校铁道信号专业毕业后,加盟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在施工一线一干就是20多年。先后参与哈大高铁、京沪高铁、青连铁路、郑万高铁等200多个铁路信号站场施工,练就了“组合接线‘一焊亮’、信号配线‘一绑匀’、联锁电路‘一试通’、站区封锁‘一开顺’”的一系列信号专业独门绝技,摸索出了铁路信号电码化“一卡准”工作法。在上百个信号楼试验调试、上千个箱盒配线、30多万根线路焊接中,创造了“一线不错,一事不出,一点不延”的佳绩,被同事们誉为铁路建设“脑科神经”专家。
坚守初心,笃定前行
1978年,黄红出生在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个普通农家,1995年以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武汉铁路运输学校铁道信号专业,就此开启了她与铁路信号相伴的人生旅程。
1999年,黄红入职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被派往哈大线信号改造工程项目。铁路信号专业技术复杂、工作艰苦,对刚毕业的女孩而言,可谓挑战重重。这倒把黄红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头激发出来,她立志要在这个领域闯出一片天。
盛夏的铁道线,在烈日暴晒下,散发出滚滚热浪,道砟烫得人下不去脚。满脸汗水的黄红,眼睛被蜇得生疼,但她依然紧盯师傅的每一项操作。冬天,为了弄清楚通常由男职工完成的高柱信号机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黄红顶着刺骨寒风,爬上5米多高的信号机柱,一探究竟。
配线、焊线、绕制线环,是信号工的基本功。为了加深对图纸的深入理解,黄红便利用休息时间,找来图纸,手绘配线图,快速掌握配分线技能;在绕制线环培训中,黄红从手工绕制各种型号铜线环练开始,一天要常绕上百个。手指磨出血泡,她贴上创可贴继续练,直到绕出的线环规范美观,得到老师傅们的赞许方才罢休;软线焊接时,为让焊点饱满光滑,不烫伤芯线,她便用报废的端子反复练习,直至焊点完美。
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对照白天遇到的难题,认真翻阅书籍与图纸,遇到弄不明白的地方,就标记下来,第二天再向师傅请教。5年间,她从电缆敷设、配线、焊线,绕制线环、设备安装等基础工作,到电路调试、信号联锁等,熟练掌握了铁路信号施工各种专业技能,从职场小白成长为技术骨干。
2014年,在中铁电气化局信号专业首届青工技能大赛中,黄红是唯一取得两项实操满分的选手,为团队斩获团体第一名立下汗马功劳。
在休产假期间,黄红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坚持学习,顺利地考入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使自己专业理论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敢为人先,开拓创新
黄红进入企业时,正赶上铁路开始大提速。铁路大提速首先涉及到信号设备不断迭代升级。
在铁路信号电码化施工改造项目中,黄红针对既有配线拆改多、识别效率低、难度大等难题,采用钳流表和移频表相结合的检测方法,精准、快速甄别既有线信号软线的用途。原来3个技术人员需要3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利用黄红总结提出“一卡准”工作法,只需要2个人员半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了。
广坪线大瑶山隧道是世界第十大双线铁路隧道,“渗水多、道砟多、历经改造多”,信号电缆敷设困难。黄红领着“黄红创新工作室”团队反复勘测和试验,研发出一种新型隧道内壁挂电缆敷设施工方法,不但为既有线长大隧道信号电缆敷设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还节约成本800余万元。
在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铁路信号室内机柜侧面接线端子》转化实物新产品研发过程中,黄红对科研团队提出的第一种方案:“采取双针单独加连接环,采取镀金工艺,不合格率小于百万分之一”的方案提出疑问:“两个针分开独立焊线,通过连接环导通,如何确保两个针是一体,导通电流一定不出问题?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就关乎行车和旅客人身安全。”并提出独到见解:“能不能用一块铜片实现双针一体?”
“若是把两个针形成一体,间隙2.4毫米,车床工艺根本实现不了,加工难度很高,在国内就没有这个技术,即使能实现这个设想,加工一个整体双针还可以,每块侧面共54个端子,每层相当于108个整体双针,研发成本很大。这样就失去了科研的意义。”面对科研团队成员的质疑,黄红说:“科技攻关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我们必须对自己研发的新产品质量负责,确保万无一失。”经过两年的努力,最终寻找到合适厂家,而这项国家发明专利《新型机柜侧面接线端子》转化实物产品,在铁路信号领域得以推广。
作为“中国中铁劳模电气化工程创新工作室联盟分室--黄红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黄红带领团队在轨道交通信号领域不断探索,他们研发的“信号系统智能试验检测设备”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现信号设备自动检测和列控工程基础数据自动化校核,工作效率提高70%。“一体化信号设备基础”“ZPW-2000轨道电路补偿电容连接卡具”等系列创新产品在甘肃兰州、上海等多家铁路局集团辖内工程项目中投入使用。她主持完成了技术创新19项,优化施工方案8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与BIM技术交底平台等软件开发获著作权6项,累计为企业创效3000余万元。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工作中,黄红总是力求完美,追求卓越。在武汉长江大桥电缆施工中,黄红发现由于历史原因,按照传统的电缆敷设方法根本无法实施。面对这个难题,黄红她带领团队,多次来到武汉长江大桥实地勘察,仔细研究桥梁结构和周围环境。最终大胆提出:“施工人员身系五点式安全带在桥栏杆外侧半悬空作业”。这个方案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也存在很大风险,稍有不慎,施工人员就可能坠落江中。黄红带领团队迎难而上,采取施工人员身系五点式安全带,在工作范围内安装防护网,在桥栏杆外侧半悬空作业。紧接着,黄红凭着过人胆识和精准操作,带领团队成功攻克了15.8公里电缆敷设“卡脖子”难题。受到了武汉铁路局贺电表彰,并捧回了“最佳工程质量奖”的奖牌。
随着经验不断积累,黄红的技术水平越来越精湛。对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信号软线焊接,直接关系到信号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黄红在焊接每一根信号软线时,全神贯注,手稳眼快,一点一起,软线焊接能达到焊点饱满、光滑,没有任何虚焊和短路的效果,堪称一绝。经她焊接的30余万根信号线,无一差错,成为业内传奇。
甘于奉献,赓续传承
这些年,黄红尽管换了一个又一个笔记本,却未忘记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指示精神抄在一个个笔记本里,以此勉励和提醒自己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时刻要用“耐心、细心、关心、热心、公心”,为企业培育更多专业人才。
黄红的徒弟们回忆,黄红不仅传授技术,更传递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和敬业精神。
在培养青年员工过程中,黄红总是根据每个新员工特点和优势,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对于基础较差的员工,她会从最基础电路原理、信号设备构造等知识开始讲解,细心地解答他们提出和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帮助他们打牢基础。
在讲解理论知识时,黄红总是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新工们理解复杂的专业知识。她会结合实际案例,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应用。在进行施工操作示范时,她更是一丝不苟,每一个动作都规范标准。她会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让每一名青年员工都能清楚地看到每一个细节。
黄红不仅传授技术,更注重培养青年员工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和敬业精神。她常说:“我们从事的铁路信号工作,事关行车安全和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
平时,黄红不仅关注青年员工的技术学习,还关心他们的职业发展与心理状态。当青年员工在工作中遭遇挫折、对未来感到迷茫时,她会主动谈心,分享自身经验,提供职业规划建议,助力青年员工突破困境,保持积极向上的成长心态和对专业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点燃他们投身信号领域的工作热情。
在黄红的悉心指导下,她的很多徒弟已在各项目独当一面,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其中,张衡、任建辉、唐方玉等已经成长为项目总工。
近年来,黄红累计开展专业技能培训2895人次,先后培养徒弟30名,其中有10人成长为高级工、12人成为技师、8人晋升为高级技师。徒弟朱广杰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第一名,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家国情怀,矢志不渝
为“国之大者”担“小我之责”。在黄红看来,铁路建设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每一条铁路建成,都意味着地区之间联系的加强,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意味着无数人的出行更加便捷。当自己参与的项目能为偏远山区带来发展希望时,黄红内心满是激动与自豪。
在家庭与企业利益面前,黄红总是择后者。这些年,她因为工作原因,错过了许多陪伴家人的时光。孩子的成长她常常缺席,父母生病住院她也无法时刻守候在旁。面对家人她的内心都充满了自责与无奈。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又让她更加坚定了为铁路事业奋斗的决心。她的丈夫常说:“我知道铁路建设对国家很重要,你放心去做,家里有我。”父母也总是叮嘱她:“好好安心工作,不用担心我们。”家人的包容,让她将这份来自家庭的温暖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铁路建设中。
由黄红担任队长的信号女子突击队,哪里需要她们,她们就去哪里。2022年春节刚过,女子突击队紧急奔赴兰新线计算机联锁改造工程,该地区海拔2400多米,气候干冷,尽管瑟瑟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十几名突击队女工面对恶劣的气候,没有一人退缩,纷纷投入紧张的施工中。到了盛夏,她们又南下参建岳阳北站扩能改造工程,在室外温度高达40多度的环境下,每天顶着炎炎烈日,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她们的付出得到了认可,2023年4月荣获“北京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黄红在以身作则,创新实干的同时,积极参加劳模工匠宣讲活动,积极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几年来,累计宣讲40多场次、受众人数达2万余人次。黄红还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尤其是与铁路建设相关的科普宣传。她走进大学校园,为莘莘学子讲述铁路建设背后的故事,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让更多的人了解铁路建设的重要性。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关注铁路事业,为国家交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家国情怀,已经深深融入黄红的血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着黄红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轨迹,也激励着身边的同事和年轻一代,让大家明白,只有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坚守初心绽芳华,甘于奉献结硕果。黄红凭借突出贡献先后荣获中国中铁劳动模范、中铁工匠、“十大杰出女性”,火车头奖章,河南省建设行业“十大工匠人物”,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她还连续当选北京市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北京市第十五次妇女代表,2021年受邀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
面对一项项荣誉,黄红深知,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认可,更是对她所在团队和企业的认可。如今,她仍奋战在铁路建设一线,带领团队不断挑战自我,为交通强国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广袤的铁路建设工地默默无闻地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