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春,男,1983年1月9日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美国绿色建筑认证专家(LEED AP),美国项目管理师(PMP)。2007年毕业于东华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同年入职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任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专业负责人、副主任工程师、项目经理、党支部组织委员、绿色建筑专项委员会副主任等。2019年加入上海水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现任副总工程师、暖通空调动力专业委员会主任等。林星春于2023年被评选为第三届上海优秀青年工程勘察设计师。
熟悉林星春的人,总被他仿佛用不完的精力打动,大家调侃他为“八只手”“机器人”。工作十余年来,他不断攀登新高峰、实现新突破,取得了行业内广泛认可与肯定。
以果证道:用创新设计书写“价值答卷”
在暖通空调领域拥有18年设计咨询经验和15年项目管理、技术管理经验的林星春,主持参与60余项工程设计,涵盖商业综合体、办公、科研、场馆展馆、文化教育、酒店、住宅、数据中心、医院、厂房等多个领域,包括LEED铂金项目、历史保护建筑、化学实验楼、超高层项目等具有特色和难度的标杆工程。
武汉光谷金融中心项目是他绿色节能集成设计的代表作。在这座16.8万平方米的建筑中,他融合“可呼吸和穿透式中庭自然通风、分层空调和顶部排热及全排风制冷”“洗衣房风冷热泵外机回收热量预热生活热水”“冷却塔免费制冷”等12项技术,结合建筑设计的浅进深设计加强自然通风、退台造型减少太阳直射负荷等等,使项目达到绿色建筑二星标准,最终斩获“2021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
在大连天港金融信息技术研发中心项目中,他和导师创造性地提出“冷热源热回收”原创方案:数据中心常年制冷产生的余热,通过水源热泵机组转化为附属建筑冬季采暖热源,省去市政热网费用;冬季利用“开式冷却塔+板式换热器”实现“免费制冷”,使项目PUE指标低于1.6,较常规设计节能30%。该方案不仅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创评比大赛二等奖”,更让项目摘得“2017年度中国优秀数据中心”称号。
上海张江集电港建设研发及产业配套用房项目是国内较早获得LEED CS铂金级认证的项目,暖通专业的冰蓄冷水蓄冷联合运行及融冰优先工况的实现设计方面,属于该工程的原创技术。通过“联合蓄冷技术+深度自控”实现节能示范,以及结合单风道变静压式变风量空调系统和大温差供水技术,项目获第三届集团“现代杯”暖动设计佳作奖、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和“2015年度上海市优秀勘察设计绿色建筑专项奖”。
青浦区盈浦街道观云路南侧23-01地块项目,是践行“健康建筑”理念的典范,新风系统实现除湿、净化与能量回收,每户配备PM2.5和CO2探测器联动新风设备,屋顶设备与太阳能板紧凑布局,水系统采用“设备层水平铺开+客房独立立管”形式,兼顾水力平衡与成本控制。项目最终摘得“2023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2024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项目一等奖”。
其他省部级奖项如都江堰市新闻中心获2010年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四优”评选二等奖、2010年上海市援建都江堰工程优秀设计三等奖;杭州中北花园A块住宅获2014年度上海市优秀住宅设计二等奖、2015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宋庆龄事迹陈列馆获2015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公共建筑三等奖;上海大悦城二期南地块住宅项目获2020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项目一等奖等等。这些成果,是他对“设计创造价值”的最佳诠释。
以研促升:让实践经验沉淀为学术成果
“设计是实践的艺术,学术是经验的升华。”在林星春看来,工程实践与学术研究如同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从业以来,他始终保持对技术本质的追问,在防排烟设计、节能技术等领域形成了系统的学术成果。
发表22篇技术论文之外,他先后主编、参编《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点精讲》《绿色建筑技术实施指南》《暖通空调节能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等专业书籍22本。2022年,他编著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技术措施》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成为行业标志性书籍。该书针对《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实施后各地规范不一的问题,梳理全国各地省市近100份地方文件,以一个暖通设计师的角度结合实际工程设计和图纸审核的经历给出相对合理的建议做法,并保留各种特例,结合图表总结更具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该书已经作为全国暖通设计师的工具书,许多建筑设计院和大学图书馆都有收藏,书中提出的“一种低净高房间自然排烟时的局部排烟凹槽”“一种结合自然排烟窗和消防救援窗功能的一体窗”等原创技术措施还通过了专家论证,受到了甲方的好评。
在标准参编以及推广方面,他同样成果亮眼。已经参与编制的《民用建筑室内空气质量分级与评价》《寒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超低能耗改造技术规程》《高效集中式制冷系统能效模拟及优化控制标准》《民用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分级评价》《高性能新风净化机组》等12项标准发布,且正在参编中的《柔性抗震支吊架应用技术规程》《建筑体检与评价通则》《零碳办公建筑机电系统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规程》等标准约20项。其中多项标准都是深入参与到立项申报、前期调研、工作会组织、宣贯执行等各方面,为技术规范化、产品标准化等方面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3年,他参与的发明专利《特种板状防火棉ZL 2022 1 1044432.3》获得授权,该技术解决了传统防火材料在通风管道中应用的难题,已在多个大型公建项目中推广使用。与防火板相比,特种板状防火棉更轻便、施工更便利,经济型更好,也更防潮;与防火柔性纤维卷材相比,特种板状防火棉更耐久,更美观。“学术研究的意义,在于把实践中的‘偶然’变成可复制的‘必然’。”这是他对学术价值的理解。
以责践行:从“自我修炼”到 “兼济行业”
“学无止境,更要薪火相传。”工作之后,林星春对于学习方面更是孜孜不倦且学以致用。他认为,将知识和经验进行传播和传承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创新。为帮助更多设计从业者成长,他 2010年创办“小林助考”品牌,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网络培训班等形式,除了日常答疑传授经验以外,还累计授课逾600课时,编写的《注册设备师考试攻略100问》《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备考应试指南》等资料,成为考生必备“通关秘籍”,影响数万从业者,助力大量设计师通过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
在社会服务领域,他还兼任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人居环境质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暖通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节能工程技术协会设计分会理事、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工程系列城市与建筑设计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上海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专家、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评标评审专家、上海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上海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上海市科技专家、健康建筑标识评价专家、高效能暖通空调与制冷工程科技创新智库专家、科创中国绿色节能与碳中和科技服务团高级专家、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医院建筑与文化分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一方面用专业知识为行业监管与评审把关,另一方面推动跨领域技术交流与合作。
作为协会及行业组织工作人员及“牛侃暖通”品牌创始人,每年广泛开展组织线上线下技术交流活动近百场,包括课程讲解、技术分享、论坛研讨、研学走访和展会参观等,尤其是构建全生态赋能可持续发展社区为青年设计师提供学习交流及展示分享的平台,如2023年12月组织《高效机房热点问题和核心理念的讨论》技术交流;2024年4月组织中国制冷展设计师参观团;2024年10月,在浙江嘉兴举办首届建筑热辐射技术交流会;2024年12月在上海供热展期间举办工商业热泵应用论坛;2025年2月在中国供热展期间举办工商业供热发展论坛;2025年7月在中国空调博物馆举办“智慧人居,创新融合”智能化论坛等等,单次线下最多吸引350人参与。在促进行业人士无差别技术交流、推动暖通空调行业可持续发展和行业标准化共同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资深记者 陈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