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设计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

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全体大会在沈阳召开

近日,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全体大会在辽宁沈阳召开。本届规划年会为期三天,主题聚焦“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规划的价值与作为”,通过广泛交流与思想碰撞,为推动行业进步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协等相关部委、全国副省级及省会城市行业主管部门、辽宁省及各市行业主管部门领导莅临指导。来自全国各地的规划师们齐聚沈阳,共赴一场规划盛会,围绕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深度融合,展开充分交流与思想碰撞。

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秦海翔,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张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杨保军等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秦海翔表示,现行的一些城市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在城市快速扩张时期形成的,已不适应存量提质增效的发展需要,要围绕城市发展“两个转向”的重大阶段性变化,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设计改革,积极研究构建一套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城市规划制度体系。在规划方式创新上,要坚持体检先行,建立“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评估实施效果、推动巩固提升”闭环工作机制,提升规划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在规划技术创新上,要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化应用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赋能城市规划设计。

张兵表示,要继续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使之贯穿从中央层面到省、市、县、乡镇的空间数字治理,用“一张图”“一套数”“一张表”共同管理好自然资源和国土开发保护利用,同时,推动城市规划和土地政策融合创新,深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改革。要指导各地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项规划,将各部门合理的用地和空间需求衔接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更加科学地配置空间资源,更高效率做好要素保障。

杨保军提出新时期规划工作的三个核心问题。一是价值之问,即规划如何体现“人民城市”初心,统筹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等多元目标,提升人民满意度;二是作为之问,即面对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安全底线等任务,规划如何实现“实施赋能”;三是融合之问,即现有体制机制下,如何用好规划平台推动多部门协同、多任务协调、多专业协作、多目标实现。

全体大会主旨报告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张文忠、何兴华、尹稚主持。

全体大会邀请了来自经济及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等领域的九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作题为《地方“十五五”规划编制的“五个面向”和“五个方法”》的主旨报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作题为《城市更新代际演进和实践探索》的主旨报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二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院长孙一民作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精明营建”之路》的主旨报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徐小黎作题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治理与价值再生》的主旨报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教授龙瀛作题为《城市人工智能及其规划应用机遇》的主旨报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王凯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规划作为》的主旨报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研究员级高级规划师周岚作题为《用规划的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江苏空间规划实践为例》的主旨报告,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杨浚作题为《从促进发展方式转型到支撑高质量发展--北京总规之后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和详细规划改革》的主旨报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监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吴志强作题为《城市的文明价值 规划的未来作为》的主旨报告。

本届规划年会在“荣誉时刻”环节,颁发了2024-2025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2023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科技奖、2023 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创新科技奖、2024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在“成果发布”部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发布了《公园城市指数(2024)》。

会议期间,展出了第十一届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交流活动优胜团队作品,安排了232篇专业论文宣讲和437篇论文墙报展示,集中展示规划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与创新实践。 (规划学会)

2025-09-08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9559.html 1 3 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全体大会在沈阳召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