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设计

中法经验互鉴 推动城市更新理念升级

“中法更新主题展:文化·绿色·建筑”巡回展上海站开幕论坛举办

近日,“中法更新主题展:文化·绿色·建筑”巡回展上海站开幕论坛举办。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院)、法国国家建筑与遗产之城、法国对外文化教育局等协办,旨在为中法两国设计师搭建城市更新对话平台,共同探讨文化保护传承与低碳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更新路径。

本次展览围绕三大核心议题,汇集中法多地的文化建筑、住宅与城市片区更新等代表性项目,涵盖旧工业场地转型、公共空间重定位、街区改造及20世纪70-80年代建筑转型等,呈现面向未来的更新理念与路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在致辞中表示,城市更新是永恒主题,主要有“除旧布新”的开发性更新和“因旧为新”的适应性更新两种方式。当前中国更新处于工业与后工业交织期,存在地域与发展阶段差异。法国是城市更新代表国,历经百年拆旧建新主导的第一种方式后,转向香榭丽舍大道、104艺术中心等代表的第二种提质更新方式,其经验备受中国关注。本次展览与论坛的最大意义在于促进对过往经验教训及中外互鉴的思考,这对中国城市更新不可或缺。

圆桌讨论环节中,与会嘉宾聚焦《共生的维度:从建筑共生到人与城市的共生》的主题,围绕“共生”不仅是新老建筑的共生,更是建筑与自然、人与空间、社区与城市的共生,“在城市更新中,如何通过设计激发场所活力,促进社会交往,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筑境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建筑师薄宏涛指出,城市更新应尊重多元价值观,增量更新与存量更新都具有其独特价值,多元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人、城市与自然达成和谐共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梁思思从两个维度解读“共生”,“共”的难点在于平衡多元主体利益,这超越物理空间整合,触及社会关系的重构;“生”的关键则是为街区植入新功能与新活力,使其成为持续生长的有机生命体。AS建筑工作室巴黎合伙人鲁埃达·阿亚什介绍了“营造共生未来校园”的愿景,强调建筑应具备内在进化能力,并通过增强建筑、公共空间与人之间的互动,构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生活共同体。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七分院院长李成磊反思了过去规划中对“场”的营造的忽视,指出传统村落中如戏台广场等活力空间恰恰是社区精神的核心载体,值得当代城市更新借鉴。上海院副总经理、副总建筑师邹勋结合上海院在历史保护与城市焕新方面的实践,强调更新应始终“以人为本”,以前瞻视角预判未来五到十年城市与人的空间需求,并以绿色、低碳、经济合理的方式加以实现。

论坛上,通过理念分享与案例展示,进一步拓宽了中法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合作视野,也为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相应思考。

(见习记者 任思源)

2025-09-25 任思源 中法经验互鉴 推动城市更新理念升级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9678.html 1 3 “中法更新主题展:文化·绿色·建筑”巡回展上海站开幕论坛举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