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行业之声

“中国屏”背后的建设力量

——上海宝冶以毫米级精度助力全球首条搭载ViP技术的8.6代AMOLED生产线

10月17日,由上海宝冶工业工程公司承建的合肥国显第8.6代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生产线项目土建工程B标段实现全面封顶。其中,核心建筑——屏体厂房更较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次日,上海宝冶以“擎动‘视’界,智筑新高”为主题举办企业开放日,本报记者走进项目现场,探寻“提前封顶”背后的速度密码与技术突破。

作为全球首条搭载ViP技术(无精密金属掩模版技术)的8.6代AMOLED生产线,该项目是安徽省、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的关键载体。此次封顶的B标段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涵盖屏体厂房、综合动力站、废水处理站、工艺连廊、地下储罐等16个单体工程及多个构造物;同时,工程量规模庞大——盘扣371万立方米、模板126万平方米、混凝土45.33万立方米、钢筋7.6万吨……在如此庞大且复杂的项目中,上海宝冶项目团队展现出卓越的工程管控与技术攻坚能力,以一系列创新工艺诠释了“宝冶品质”。

针对电子厂房最核心的平整度要求——2米范围内误差不超过2毫米,项目团队采用经过多年实践的“导轨法”施工工艺。项目总工王浩解释道,该方法是在2米宽度方向预设由轨道,通过水准仪精确控制每一段轨道的标高,浇筑时以轨道为基准刮平混凝土,从而保证轨道之间的混凝土达到极高标准。他强调,这种传统工艺虽看似“原始”,但可靠性极高,确保了地坪达到媲美精装修完成面的高精度要求,以满足未来在厂房内运行载有精密物品的机器人小车的严苛需求。

为确保每一段距离都精准符合“2米±2毫米”的平整度,原材料的控制也同样严苛。混凝土施工前,上海宝冶团队会与搅拌站充分沟通配合比,优先选用天然湖砂与山体石料,坚决杜绝机制砂、再生石;原材料进场后,还会对首批材料进行水洗检测,分离砂石查看纯度;同时检测混凝土坍落度以控制流动性,王浩告诉记者,“流动性过大易导致成型后开裂,过小则振捣不均出现蜂窝麻面,只有完全达标后方可进行现场浇筑”。此外,浇筑完成后还会覆盖薄膜或洒水养护,最大限度减少混凝土开裂、蜂窝麻面、碳化等缺陷。

废水处理站的216个全封闭水池是另一大质量重点,这些水池需处理26种工业废液,一旦渗漏将引发环保风险。为此,宝冶团队专门联合同济大学专家优化施工方案,对水池断缝位置及处理方式进行专项设计;同时,在混凝土中添加抗裂纤维,如同在混凝土中加入“铁丝”,大幅提升抗裂性能,最终实现行业最低渗漏率。

面对项目工期紧、单层建筑面积大的特点,宝冶团队创新采用“跳仓法”施工工艺,合理划分施工区块,高效调控施工进度,并确保施工质量。1.4万吨屋面钢结构则通过“分段吊装、空中组拼”工艺,以毫米级精度完成安装。在高峰期,16台塔吊同时作业,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实现防碰撞管理和交通动线优化,确保施工零事故。

(首席记者 徐敏)

2025-10-27 徐敏 ——上海宝冶以毫米级精度助力全球首条搭载ViP技术的8.6代AMOLED生产线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9804.html 1 3 “中国屏”背后的建设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