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经过八个月的拍摄和制作,2019年《日出·上海》终于与观众见面了。这是《日出·上海》系列片的第六集,也是《日出·上海》系列拍摄和制作最有韵味的一集。
为了拍好日出上海,坚持一份匠心,我几乎每天凌晨四点左右就起来观天察色了。一部短短的五分钟片子的镜头,是从200多架次的航拍,1280G的素材,3764个镜头中精编而成的,它记录了2018年上海从黎明到日出的秀丽景色。有些镜头和画面,也许大家从未见过,殊不知上海也有如此美妙的景与色吧。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上空航拍,无人机连续飞行时间一般只有十分钟,飞行范围只有一公里。危险性很大,拍摄难度极高。因此,选取哪些点拍摄,是要求拍摄者十分精准去定位的。每次拍摄前,我都会仔细研究、实地踏访,精心选择无人机的起落地点。多年的电视新闻报道经历,让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建设进程,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这也给拍摄带来了更多崭新的视角。在选择拍摄地点时,我会充分考虑城市历史、发展轨迹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尽可能反映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如长江口黄浦江、苏州河、外滩、陆家嘴、南浦大桥、高架立交、火车站以及大型居民区、体育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等。可以说,《日出·上海》的每一个景,都有一段故事,都包含着一段历史。
去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9年《日出·上海》的航拍对象自然离不开浦东陆家嘴和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三大建筑。虽然每年《日出·上海》都会拍摄这些地标性建筑,但同景不同高,同景不同光,同景不同色,同景不同意境和韵味。这四同四不同,就是《日出·上海》系列的特色之一,看似容易,其实更难。
2019年《日出·上海》航摄的主要内容有:浦东改革开放28年的代表作陆家嘴中,高420米的金茂大厦、高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世界最高建筑之一的高632米的上海中心。建于1927年的上海海关大楼是上海的象征;而具有95年房龄的上海最早著名公寓式建筑武康大楼,则是一代上海文化人居住的地方。2012年建成的天马山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射电望远镜——65米口径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是中国的天眼、上海的骄傲。百年上海古镇朱家角,在晨光的照耀下,更是具有一番上海传统的韵味。上海建成的虹桥绿地等成百上千个绿地和苏州河沿岸文创园区,已成为广大市民晨炼和休闲的首选。今年是上海解放70周年,成立70周年的上海电台,是“上海解放了”最嘹亮的回响。
2019《日出·上海》播出后,我曾收到观者这样的来信:喜悦中,迎来了崭新一年。谢谢你饱含激情的匠心构思,独到的手法、卓越的意境、不凡的视界为我们捕捉到了,那喷薄欲出、摄人心魄的日出瞬间;为我们铺展了那精美绝伦、叹为观止的延绵画卷。日出映上海,婀娜娇美,喜又新颜;帧幅绣惊艳,浓墨重彩,醉人难眠;朝思暮想间,不尽有多少念念眷恋,魂绕梦牵里,更平添起丝丝缠绵。这,是日出的上海,是东方的上海,是新时代的上海,是中国梦的上海。这,是你、是我、是他出生的家园,成长的依赖,骄傲的故乡。我想,也许《日出·上海》虽不能承载太多太多的想法内容,但简洁、安宁和唯美的镜像却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特质和独有的韵味,它原汁原味地让人们欣赏到了,难得一见的上海日出景象。
四年以来,我坚持凌晨起来航拍日出,只是源于对这座城市的敬畏和热爱。记录的是天象,留下的却是上海珍贵的历史。有人说,我是电影界和摄影界迎接上海第一缕阳光最多的人。想想也是,1400多天的坚守,无数梦境被称职的闹钟打断。但是,梦想远比梦境重要,心中有梦,无畏早起。心有梦,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和超越。
因为你来,所以我等。因此有人说,我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情人。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我对这座城市有着深深的爱。
以朝阳为笔,用城市作纸,我的初衷就是,让上海人更爱上海,让新上海人更喜欢上海,让外国友人和海外同胞进一步了解上海。
曾经爱过,就初心不变。旭日东升的镜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许,为实现梦想与超越,是我们50后这代上海电视人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