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世界各地地震频发,作为一名专业人员、一个老监理工程师,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到房屋结构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希望能够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出台文件规定,提高房屋建筑的抗地震灾害能力,在发生地震时减少建筑物坍塌和人员伤亡。
第一,应加强对围墙及临时建筑的抗震性能的监督管理。
许多责任单位都认为围墙简单事小,围墙施工时大都没有委托设计单位按照当地的抗震设防等级来设计图纸,而随意砌砖墙了事,这样达不到当地的抗震设防标准,存在潜在危险。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受地震影响大的地区发生房屋及围墙倒塌的情况很多,而在很多临近龙门山地震板带的地区,受地震力的影响,房屋虽然没有倒塌,但是很多单位、学校、住宅小区的围墙倒塌,导致人员伤亡。笔者所在的汉中市就有很多住宅小区围墙倒塌、压死压伤人员的情况。而其实当地的房屋建筑在本次地震中基本无恙。
所以,围墙应该同永久房屋建筑一样,尤其住宅小区、学校、企业、机关等单位的围墙修建应达到当地的抗震设防设计施工标准。
出台制度规定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对于已有的达不到抗震规范要求不合格的围墙必须拆除重建,新建的围墙必须委托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抗震规范设计出图,按图施工验收。对于因责任单位的责任人不重视、没有按国家文件规范要求检查鉴定加固或重建合格围墙,发生倒塌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不能仅仅以自然灾害对待处理,必须追究单位负责人的相关管理责任,并应以渎职罪论处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在地震带地区及周边地区,对已建成建筑物做抗震设防检查鉴定,对达不到本地抗震设防规范标准的建筑物必须进行加固处理,特别是没有正规单位设计、施工的居民自建房屋。
从建国初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落后,广大农村基本都是土墙房屋,大规模的建设现代砖墙砼结构房屋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农村基本上都自建了砖混砖木或框架结构的新房屋,特别是城镇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建设速度迅猛,许多临街房屋都把一二层建成为框架结构做商业使用。但是由于没有政府强制要求和引导,居民的自建房大都没有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图纸,施工基本上是“农村建筑工匠”们凭经验设计施工的框架梁、柱截面和配筋,砼构件的截面大小、强度等级、钢筋配筋数量等存在问题,框架填充墙和砖混结构的许多抗震构造措施如构造柱、圈梁设置不足或没有设置,总体上达不到新抗震规范设计的要求。甚至有的自建房加层乱建,就更不符合规范要求、更危险。这些达不到国家抗震规范要求的建筑,都应该进行抗震加固处理,特别是城镇很多沿街面做商业或办公使用的底部框架结构房屋,属于人流较大的公共场所,发生坍塌而造成人员伤亡的概率较大。在新建的框架、框剪及剪力墙结构建筑中,填充墙的抗震构造措施有的设计图纸存在较多的问题,达不到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有的因设计图纸不明确在哪些部位增设构造柱,导致填充墙的抗震构造措施设置达不到抗震规范的要求。小地震就会造成填充墙结构裂缝严重,导致室内装饰损坏影响使用。
第三,笔者还发现,很多的设计结构图纸仅仅把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有关条文照搬上结构施工图,而实际图纸上的具体部位设置施工、监理、建设方存在理解差异,如一字墙头要求加构造柱的情况,有的墙长有几米长可以加,有的只有几十厘米长是否加?有时监理认为该加构造柱,施工单位说图纸设计不清楚、不用加,投标时也没有计入造价等。因此,设计单位应该在设计图纸上有明确的构造柱设置平面图,这样才能便于投标计价,更便于施工、监理、检查,不会扯皮,才能严格按照图纸设置抗震构造。
因此,笔者在此呼吁,有关部门对现有的全部公用建筑和商业使用的民用建筑的围墙、房屋建筑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鉴定,对严重达不到当地抗震设防规范标准的房屋,进行抗震加固或重建,以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