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业界·资讯

建筑名家解析程泰宁院士作品

清华大学 张利:

对于建筑创新,我认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增量式,在熟悉的基础上增加强度,还有一种是结构性的,而文明的进展往往是结构性创新。

从程泰宁先生的作品中,我读到他对本地区文化有着巨大的热情,他的许多作品是在最成熟的年代创造出来,作品诞生后便成为这一片区的标志。作品中有着特有的场域、文化建造传统,与民族传统、现代舒适性结合在一起,这依赖于创作者超人的艺术创作能力、技巧、积淀,也更依赖于其对本地文化的理解。

在其作品中,有着令人惊奇和沉吟的片刻,我理解是,中国建筑师因为理解、热爱这个环境而把自己的一家之言真正解释、融入到建筑中,这时我们体会的不仅仅是民族建筑,而是世界史的话题。艺术创作本身实际上揭示了我们自己对所处文化、环境、建筑的理解,这种个性化的诠释最真实。

东南大学 张彤:

程泰宁先生在杭州有一系列作品,黄龙饭店、杭州城站,浙江美术馆等,这些作品本身奠定了杭州建筑语言和格调。

我想把程泰宁先生的创作语言比拟中国绘画的笔墨。笔墨在世界绘画中是很独特的存在,既是工具,又是手段,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中国画从最基本的标准到最高深的标准总离不开笔墨。对于笔墨的理解,我认为是形和神的统一。中国绘画中的笔墨有传神,有写意,有性情,有意味,程泰宁先生的笔墨力透纸背,超越目的和手段。或者说,兼通程泰宁先生说的另外两个层次,语言可以达到意境和境界。这是东方的审美体验,是融通性情、空间、材料、环境,是情境合一、交融式的体验。

程泰宁先生的建筑作品不是线性的、分析的创作方式,而是经纬交融的、整体性、网络式的思维方式,体现出程泰宁先生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也反映出他探求中国式的建筑创作哲学思想和实践的境界。

上海交通大学 阮昕:

在程泰宁先生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信念,对生活的介入。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信念有持续性、永恒性。

我认为,程泰宁先生提到中西建筑的观点特别重要。我在国外学习生活十八年,发现国外建筑领域存在许多误区。首先与国内对国外建筑20世纪以后的发展过于推崇,缺乏冷静的分析解读,而国外对国内的建筑发展有些忽略和不理解。另一个误区是,西方国家特别是英语世界,对欧洲过分崇拜。程泰宁先生提到,中国要有自信,应该有自己的体系,与西方、世界上其他文化有一个平等的、心平气和的交流,我也非常赞同。

中国追求意境和哲理,西方则体现出对建筑纪念性和永久性的追求,而今天我们对建筑可持续性、绿色、低碳、节能的思维必须从技术上提高到意识形态上和伦理的层次上。

同济大学 卢永毅:

程泰宁先生关注中国建筑发展状况,并进行批判性的观察思考,思考中国建筑文化如何重构,这种思考探索和坚持,体现在他大量的创作实践中。

通过对程泰宁先生的作品阅读,可以看到形式是其创作方面非常强烈的表达。

程泰宁先生的作品以文化类建筑居多,有不少纪念性建筑。其实,纪念性建筑的设计非常困难,二十世纪以来,纪念性建筑经历了几个方面的挑战,比如抵抗重回权威性的中心化,抵抗布景式、符号化表达,抵抗过度商业主义、抵抗复古怀旧方式唤起记忆,还有抵抗脱离地域的形式侵入。纪念性建筑也从民族、国家、身份的表达向地域性、多样性的表达转变,然而至今纪念性建筑仍然是一种诉求。在全球发展的语境下,程泰宁先生做出很出色的探索,他立足此地,回应环境特征,挖掘环境特征,把建筑植入场地,连接景观。

而程泰宁先生所讲的个体性,是对地域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的诠释,是个人和社会之间互相作用产生的,建筑师承担的任务就是用个人的方式去和社会对话,和历史对话,以个人的方式建立文化自觉,来为集体做出选择。

2019-05-13 吴真平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3022.html 1 3 建筑名家解析程泰宁院士作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