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建筑

首批女建筑师作品入驻中国建筑模型博物馆

5月18日,包括狄韶华、胡如珊、刘珩、蒋滢、王鹿鸣、王蔚等在内的中国当代女建筑师优秀作品模型正式入驻中国建筑模型博物馆。

据悉,中国建筑模型博物馆位于上海风语筑大厦9楼,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晖表示,建筑模型代表了建筑师的设计和风格,具有很强的纪念意义。建筑模型博物馆是为建筑师和公众搭建的公益平台。他特别为女建筑师开辟了荣誉收藏专区,以彰显和鼓励所有正在努力的女建筑师的辛勤工作和成绩。首批入驻的女建筑师的共同点是,其作品均被英国Thames&Hudson出版社收入《中国新建筑:20位筑造未来的女性》一书,并在同名展览中展出。参展作品还将在欧美22个世界顶级建筑院校展出。

在“建筑创作的社会性思考”研讨会暨首批女建筑师荣誉专区作品收藏发布仪式上,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恩芳在致辞中说,在博物馆开设女建筑师荣誉收藏专区非常有意义,可以让大家欣赏到女建筑师的精彩设计作品,让更多优秀的女性在世界建筑舞台上展示风采。近期上海市建筑学会也成立女设计师分会,力促女建筑师在中国的城乡发展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学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振宇认为,建筑模型自身具有特殊的魅力,是艺术的一种再现,并希望建筑模型博物馆能够成为建筑师们的打卡地。

第一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狄韶华作为女建筑师代表发言,她认为,每个入驻的女建筑师作品都非常独特,是“智慧的体现”,通过阅读作品模型,可以体会设计背后的坚持,与现场碰撞之后的平衡和取舍。同时她也重新审视女建筑师在社会上的地位以及发挥的作用,“女性具有孕育生命的能力,男性具有更强壮的体魄,这种两性差异体现在建筑舞台上,有的女建筑师会变得更强势,有的会一厢情愿去包容,去防御性的比拼,而这些都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我认为,应该是在接受差异的基础上,去尊重、包容、理解、互相支撑。”

在发布仪式之后,又展开“建筑创作的独立性和作品的社会性关系”和“建筑记忆的大众性问题”两个微研讨。

微研讨“建筑创作的独立性和作品的社会性关系”由刘恩芳主持,狄韶华以及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陈云琪、交界艺术机构总裁毛泽梅、同济大学教授宗轩、《建筑时报》专刊部资深主编李武英等五位嘉宾分别就如何认识建筑的社会性、建筑师如何在当代多元化社会进行独立性创作、建筑师如何在社会中平衡社会性和个性创作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微研讨“建筑记忆的大众性问题”由霍普股份创始合伙人成立主持,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柳亦春、高目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张佳晶、四面田工作室创始人王蔚、HHD-FUN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王鹿鸣等四位嘉宾分别对建筑创作中的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关系、建筑师如何在建筑中呈现集体记忆、如何保留建筑记忆、建筑的永恒性与短暂性如何平衡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本次活动是在中国建筑模型博物馆举办的第一次公开活动,由建筑模型博物馆和上海市建筑学会女设计师分会联合主办,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筑言筑行文化传播公司提供支持。

2019-05-27 吴真平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3199.html 1 3 首批女建筑师作品入驻中国建筑模型博物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