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与北京建筑大学联合主办“石景山区街区更新与责任规划师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石景山区街区更新及责任规划师制度建立工作建言献策。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规院、AECOM、广州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等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责任规划师工作模式、街区更新实践等方面发表主题演讲,并展开讨论。
北京市石景山区将在广泛征求和充分听取业内专家以及北京市规划自然委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石景山区责任规划师制度》,并将从6月份开始,在全区各街道推广责任规划师团队招聘和街区更新规划编制工作。
经过多年的城市发展,石景山区规划实施率已达到约74%;以首钢园区为代表的存量工业用地约有967万平方米;同时老旧小区占全区居住小区比例已达到57%,一半多的常住人口都生活在老旧小区之中;石景山区已全面进入了街区更新阶段。
过去的街巷整治任务是单纯的环境整治,注重在街巷,街区更新在任务上由单纯的环境整治向社会、文化、经济和城市治理等多维度拓展,空间上由过去的街巷拓展至覆盖整个街区。
而随着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的发布,街道作为街区更新的主体任务越来越重,各个街道迫切需要专业规划人员的协助,促进规划落地实施,搭建基层实施平台,提升街区治理能力,推动多元共治,进一步增强城市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石景山区政府、各产权单位、公用部门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老旧小区、街面环境、便民商业设施、市政公用管线等各种改造,街道在这些建设活动中充当着统筹者、建设者、协调者三种角色。
石景山区拟以街道为主体选聘由首席规划师牵头的责任规划师团队,编制各街道街区更新规划,实现从“街巷整治”走向“街区更新”,让“专业规划师”走向“责任规划师”。
目前,石景山区以古城街道为试点聘请北京建筑大学丁奇教授团队为责任规划师编制古城街区更新规划。
与会专家提出,街道作为城市基层政府部门,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倾听并满足辖区居民的各种需求,包括居住、休憩、出行、生活便利化等;二是担负并完成具体城市建设项目任务。因此,街道对责任规划师的需求也是分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