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在第十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期间,有多场关注基础设施领域的能源基建、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主题的平行论坛。包括来自项目一线、学术前沿、融资机构以及专业律所的各方主体分享经验、交流观点。经过全面梳理,我们撷取了其中的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轨道交通与都市圈的协调发展论坛深入探讨了如何以推动轨道交通规划为抓手,引导交通智能化发展,并优化城市布局,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委会的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的副总经理于松伟介绍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目前的行业现状。他表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现在有三个特点。第一,规模化发展。第二,立体化发展。第三,以智慧化发展。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王禾指出,当前都市圈是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已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是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承载体。所以,在规划现代化城市的时候,各国政府往往注重按照交通运输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通勤圈。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成砚分享了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的经验。基于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她分享了轨道交通带动旧城改造的内容以及在实践中探讨的轨道交通的新模式。“在这个方面,我们提出TOD的想法,以城市轨交支撑城市更新,使得城市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地铁集团总工程师陈湘生作了题为《轨道交通与都市圈的协调发展》的主旨演讲。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首先要和人们的需求、土地资源、城市空间、环境协同,最好能够建立环境优美、怡人的轨道交通;第二是要建设基于安全又适合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交通体系,不光是轨道交通,还有公交车、自行车、私家车和步行系统等共同集成为一个综合体系,建立起“9+2”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系统;第三是智慧交通,要实现“一张图、一张卡”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以数据空间做一体化构成。
日本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的北田静男分享了日本轨道交通一体化综合开发经验和典型案例。他指出,轨道交通是未来整个世界需要大力推进发展的一个交通方式。“我们希望创造一个轨道交通比私家车更加方便的交通环境。但是通过加密轨道路网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是一种很远期的解决方案。在当下,一些现实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他提议,将公交线路跟地铁进行密切的接驳,建立一种“综合交通”的概念。
创新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可持续基础设施论坛从“创新、合作”角度,围绕“一带一路”可持续基础设施的发展进行了专题研讨。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合作是发展的保障。基础设施不同利益相关方必须加强信息沟通,各施所长、协同配合,共同致力于“一带一路”可持续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实践。 (下转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