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设计

“一带一路”沿线多地参与

2019两岸四地建筑设计论坛及颁奖活动在港举办

6月21日,由香港建筑师学会主办、香港特別行政区政府“创意香港”赞助的第四届“香港建筑师学会两岸四地建筑设计论坛及大奖”在香港举行。以“塑造·无形:两岸四地建筑师与‘一带一路’及非洲建筑”为主题,首次跨越两岸四地,邀请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建筑精英,就创新的建筑议题进行讨论,分析挑战与机遇。与此同时,为“两岸四地建筑设计大奖”获奖者颁奖。

论坛:以建筑风格回应“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多样性

论坛邀请到来自两岸四地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具备丰富经验及有地位的知名建筑师、理论家、历史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担任论坛的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全球建筑文化与当前的发展模式的真知灼见。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出席了论坛;8个驻香港“一带一路”国家总领事馆支持,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建筑系学生参与,学生组別作品数目打破纪录。邀请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Alexander TZONIS、南非建筑师Peter RICH和Katherine OTTEN,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建筑学院Liane LEFAIVRE等教授担任设计大奖评审并做演讲和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恺和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仲继寿应邀出席。

邱腾华表示,建筑是推动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香港虽然是弹丸之地,却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担当了十分积极而独特的角色,成为不同城市和文化的交流平台。“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和香港带来大量合作机会,特別在基础建设等领域,两岸四地的建筑师应该把握机遇,设计体现文化多样性的作品,增进各方合作。

仲继寿在致辞中说,此次活动让“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可以打破地域界限,互相交流不同的建筑文化和技术,让更多中国建筑师走向世界,也让世界的建筑文化走入中国,可谓意义深远。

崔恺以内地绿色建筑的发展状况为主题做了发言。他认为中国内地在过于快速的发展进程中,污染严重,故亟需发展绿色建筑,保护环境应成为建筑的主流趋势。通过一边研究一边实践,崔恺院士介绍了北京世园会中国馆、海口市民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创新大厦、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临时办公区、遂宁五馆等五大新项目,带领人们一起思考绿色建筑的概念、现状和未来。

大奖:两岸四地建筑设计八项大奖,大师与后起之秀展示作品

本届“两岸四地建筑设计大奖”参赛非常踊跃,主办机构收到近200份参赛作品,角逐八个类別奖项。为确保大奖的公平及公正性,香港建筑师学会广邀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学者、建筑师及专家组成国际评审团,最后选出金奖、银奖和优异奖。当晚举办了2019“两岸四地建筑设计大奖”颁奖晚宴。论坛及大奖筹委会主席陈泽斌表示:“今年所有参赛作品水准皆非常高,都展现出创意及对高标准的追求。大奖促进了大中华地区建筑师及建筑系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为两岸四地建筑系毕业生将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届大奖的八大建筑类別涵盖住宅、商业、文化及康乐、教育及宗教、运输及基建、社会福利建筑及未兴建的建筑方案设计,旨在为两岸四地的建筑师带来一个互相观摩的机会,同时表扬在创意、营造宜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及建筑设计的知识承传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建筑设计,希望透过奖项让人们可以更多了解及关注华人建筑师的成就。

主办机构为了促进两岸四地建筑学系学生交流,培育未来精英,继续设立“两岸四地建筑设计大奖学生组”,以“塑造·无形”为议题,挑战学生对“有形”及“无形”之间的理解。学生组別委员会联席主席陈翠儿表示,今年学生组別作品数目为历界最高,而且与质量并重。

论坛结束之后,活动一连数日为中学生及大专生度身打造讲座、工作坊及本地导览团,力求为参与学生提供更深入了解当地建筑和城市的体验。6月22日,香港知专设计学院举办讲座及工作坊,邀请伊朗、南非及当地著名建筑师多角度剖析建筑塑造的无形价值。工作坊由建筑师邓耀伦主持,让参与者透过实践了解建筑理论,发挥各自创意。6月23日的导览团,通过建筑师的专业导览,带领学生欣赏本地著名建筑。

(侯颖)

2019-07-08 2019两岸四地建筑设计论坛及颁奖活动在港举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3707.html 1 3 “一带一路”沿线多地参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