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建筑节能“外墙关”乱象:

“非标”产品冒充国标成潜规则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作为“耗能大户”,有强制性的节能标准。一栋建筑要符合节能标准,外墙保温合格是关键。但有媒体在河北、山东等地调查发现,一种常用的建筑节能外墙保温材料——建筑用真空绝热板,“非标”产品冒充国标产品在一些地方已成为行业潜规则。有的导热系数不达标的“非标”产品,从加工出厂到登上建筑外墙,途经数道监管关卡用到项目上。

工地上的产品,只有包装,没有标识

真空绝热板是常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之一。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规定,其要登上建筑外墙,节能指标及质量安全方面有强制性的要求。

但有媒体在河北、山东等地调查发现,多个工地使用建筑用真空绝热板“非标”产品。如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钢铁北路附近的“盛世公馆”工地摆在楼板上的真空绝热板是“三无产品”,其包装纸箱未标明厂名等。山东省泰安市重点工程、山东科技大学学生公寓与国际交流学术中心工地,其真空绝热板只用塑料膜包裹,无任何标识。

“要的就是‘非标产品’”

就上述产品来源,根据施工人员提供的线索,媒体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小九宫村找到了廊坊金红硕保温材料公司(下称“金红硕”)。该公司总经理李则健表示,其产品确有销往邢台,但“具体工地我们不问,我们只知道提货地点。万一有事,免得客户受连累”。李则健透露,这是业内不成文的规矩。

李则健介绍,其生产的标称“A级建筑用真空绝热保温板”,分为两类:“非标”产品和国标产品。他坦言,所谓“非标”产品,指的是导热系数不达标。“国标的产品一年生产10%都不到。”李则健表示,其九成非标产品全凭低价打开销路,“业内都是按订单生产,客户要求做什么就什么。人家要的就是非标产品”。

按其报价,10毫米厚的真空绝热板一平方米24元,15毫米厚度的产品则为29元,“厚度每增加5毫米,加价5元”。而市场上的国标产品,同规格一平方米90元左右,厚度每增加5毫米,加价超过30元。

“全国各地都卖”

媒体走访的多位厂家负责人均称,其产品“全国各地都卖”。“便宜嘛,有市场需要。”华阳保温刘姓销售负责人认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导致建筑成本增加。“用非标当国标,这种现象是避免不了的,因为招投标的时候报的造价低,(客户)都倾向于价格低一些”。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一位专家表示,国标产品用的原材料成本比矿棉板高很多,加上高昂的技术研发成本,价格远高于非标产品。

“抽检”变“送检”

调查中,多位厂家负责人就其非标产品都提到只能“送检”,不能“抽检”。从住建部门了解到,外墙保温材料从出厂到上墙有较完善的监管程序,需历经市场准入——省市备案关等数道监管关卡。生产厂家对这些监管程序心知肚明。“抽检的话,国内很多厂家导热系数都过不去。”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其产品“抽检”不可能达到国家标准,但会提供“送检”的样品,以冒充国标产品蒙混过关。

这一说法在泰安市重点工程、山东科技大学学生公寓与国际交流学术中心工地得到了佐证。泰安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介入该工地外墙保温材料为“三无产品”的调查后,施工方泰安建工集团出示的备案资料显示,生产厂家为山东名洋保温节能工程公司(下称“山东名洋”),此次施工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中,产品导热系数要求小于0.008,达到国家标准。

泰安市工程质量监督站于姓负责人指出,在外墙保温产品进入工地、开始施工之前,建设方、施工方和监理方须对进场产品进行第三方复试抽检,“抽检”合格后方能进入施工阶段。但监理方泰安瑞兴工程咨询公司相关负责人丁方楠承认,前往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送检的产品样品“由厂家提供”。

更令人意外的是,尽管山东名洋的真空绝热板已大部分上墙,即将完工,泰安建工集团相关负责人却称,进场复检的检测结果还没出来。在被于姓负责人指出“违规”后,其改口称“检测结果合格”,只是还没去拿检测报告。就施工过程中的“抽检”,于姓负责人称,此工地未进行过。当天,他要求施工方、监理方随机抽取工地样品“签上名字”后走快速检测程序。

“都不愿被抽检”

去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工建设;已经开工建设的,应当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已经建成的,不得销售或者使用。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在建建筑工程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

7月17日,媒体向河北省邢台市住建局反映了当地两工地情况线索。邢台市建筑节能办相关负责人化燕忠表示,之前未发现此类现象。作为监管部门,就施工过程中的抽检,化燕忠坦言,“没有很有效的监管手段”,因为“没有抽检经费”。

“我们节能办(邢台市)一年的办公经费只有8万元。”化燕忠说,经不断争取,今年才申请到部分抽检费用,但也只能抽检“不到40%的工程”。他还表示,所有的在建工程都不愿被抽检,只能用“抓阄”解决。

化燕忠表示,7月18日,节能办和稽查执法人员前往工地现场取样送检,出具检测结果需要35天。他表示,尚未叫停工地继续使用上述涉嫌非标产品,“如果检测不合格,已上墙的会全部扒下来”。

就大城县多家企业生产非标真空绝热板情况,媒体向大城县市场监管局作了反映。不久相关部门回复:相关生产厂家已被全部查封或停业整顿。

把好监管关卡

大量“非标”产品潜入市场,带来的是“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国家下大力气鼓励企业研发建筑节能技术,但市场空间被劣质产品挤压,导致生产规模无法扩大,产能跟不上,价格也就居高不下,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落不到实处。

此外,使用“非标”产品建造出的节能不合格的建筑,冬天取暖“跑风”,夏天降温“漏气”,不仅增加国家能源消耗,而且增加居民能源支出,同时造成更多污染排放。

建筑节能迫在眉睫。国家相关部门,工程五方责任主体不能因经费等因素而“因噎废食”,使“抽检”变“送检”,数道监管关卡失守。而应相互合作,打破壁垒,赏罚分明,使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给社会带来真正的效益。(综合中国青年网等媒体)

2019-08-12 胡婧琛 建筑节能“外墙关”乱象: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4118.html 1 3 “非标”产品冒充国标成潜规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