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龙艳 徐辉)9月10日凌晨3点35分,“各条线路封锁完毕,转体开始”,随着现场指挥一声令下,连接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与桥西区的龙泉大街转体桥正式开始转体。单墩双臂,桥宽31.5米,跨度为120米,转体重量8568吨,采用特殊的耐候钢材与混凝土组合建设的河北邢台龙泉大街转体桥,在四个500吨千斤顶的牵引下,以每分钟1.2度的速度逆时针旋转79度,于凌晨4点30分实现合龙,合龙误差不超过5毫米。这是我国华北地区市政工程中首次采用新型材质耐候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建设的新结构桥。
龙泉大街上跨桥全长1483米,包括主桥、引桥和引道三部分,上跨桥长800米,采用双向六车道,它由西向东依次跨越规划铁西路、京广增建三线、既有京广铁路上下行线、既有车站南路等公路主干道。为确保京广铁路的行车安全,最大限度减轻桥梁重量(此组合梁重量为同体积混凝土箱梁重量的65%),缩短施工周期,节约工程投资,主桥钢结构梁段采用工厂定制、现场拼装,主桥采用单墩双臂平转法施工。
为确保转体安全平稳进行,项目部成立了由中铁十八局集团五公司建筑公司经理毕树兵为总指挥,项目经理邓建平为现场指挥等9人组成的攻坚小组。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业主、设计院、路局组织的专家评审组多次论证,计算机模拟试验后最终定板,同时经过了三个层级的技术交底才开始正式实施。转体施工的关键在于转体结构,重点在于梁体的姿态平衡控制,转盘结构采用环道与中心支撑相结合的转动体系,又分为下转盘、转体支座、上转盘和牵引系统组成。
9月8日,项目部对主桥进行了试转体14度,10日凌晨3点35分,向铁路要点75分钟进行全封闭施工,当转体到临近79度时,速度减缓,采用点动模式,确保梁体精准到位。10日凌晨4点30分,比计划时间提前20分钟实现合龙,合龙误差不超过5毫米。
据了解,这种采用特殊的耐候钢与混凝土相结合的组合梁新结构桥与普通桥梁相比,具有更好的低温韧性,特别是耐候钢与空气氧化会自动形成保护色,不需要刷油漆和后期维护,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够延长桥梁寿命。
龙泉大街上跨京广铁路转体桥的成功建设为我国采用特殊材质桥梁的设计、施工和科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邢台作为京津冀承接中原的节点纽带城市,该桥的建成不仅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也将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带发挥更好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