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工程机械

员工参与,打破创新攻关的依赖心理

——从中铁十一局贵南高铁项目部创新工作室攻克施工难题说开去(三)

中铁十一局贵南高铁广西段6标围绕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创新研制和改造升级的各种智能化、信息化机械装备,犹如雪山上绽放的雪莲,不单单让人眼睛一亮,更为重要的是给业内外企业带来了诸多思考:

打破企业创新攻关的依赖心理,关键还是要动员、引导和组织广大员工共同参与。他们是企业创新攻关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说起创新攻关,很多企业和员工都觉得是件神秘而又高大上的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了的,只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授和企业里真正的专家才能搞得了。

面对创新攻关的“新业态”,有的企业忽视了这样一个前提,创新攻关,是建立在围绕主业,做优品牌,拓展市场,不断提升竞争力基础上的。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机构,都是围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做文章。

相对于企业而言,绝大多数创新攻关,都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关键环节组织开展的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由此可见,从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参与市场竞争和转型发展进程中暴露出来的品质弱项、短板、缺陷或产品升级不充分,与市场需求不尽协调的问题开展创新攻关,可谓是熟门熟路。

对于置身其中和已知其然的企业员工来说,创新攻关好比是一首歌,歌词怎样拟才能表达自己的心声,大家最有发言权。相对于绝大多数员工来说,只不过是需要有人把创新攻关的那层“神秘面纱”领衔揭开,或点化一下“穴道”在哪儿。

前两年,有位朋友与笔者聊起铁路建设工程监管信息化的时候,谈到一件很尴尬的笑话,全国铁路建设工程远程管理系统推行后,像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的水泥、粉煤灰等原材料和混凝土拌和站的配合比,以及现场测量数据,都在国家铁路集团(原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远程管理系统的监控之下。无论是哪条在建铁路的哪个混凝土拌和站和现场测量人员,一旦没按照要求操作,或上传的数据与质量要求不符的,就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现场必须马上整改。然而,就在项目部与现场混凝土拌和站这“最后一公里”信息化监管上,由于信息化管理软件研发缺失,成了“信息孤岛”,绝大多数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出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的是远在北京的铁总工管中心”。

围绕隧道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施工,贵南项目组织力量适时开展项目管理软件研制攻关,除了聘请两位专家坐镇现场,其他人员都是项目员工。在项目员工的密切配合下,两位专家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就把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搭建起来了。

有了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从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到项目部各部门和项目主要管理者,以及现场监理,随时随地对包括问题是否开始整改、责任人在现场履职情况和机械装备运转使用状况,以及隧道爆破出碴期间的通风情况,等等,借助手机上安装的App软件,全都了如指掌。

去年下半年,“光伟”智能化二衬台车和多功能凿毛机分别经过第2次和第3次升级改造和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投入使用后,笔者记得当时问项目经理李俊,最大感受是什么的时候,李俊不假思索地说:项目上场时,当我们提出依靠员工参与现场攻关创新,按照信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的要求,通过对机械装备进行改造,从根本上破解隧道质量的通病时,一些骨干员工当场就显得很兴奋。后来,与他们聊天的时候,其中一个员工说,你在会上提出来依靠员工参与攻关,解决隧道施工的质量通病这句话还没落地,我便感到自己是真正的主人,既然是主人,就要勇于担当,做出贡献,而不是凡事依靠别人。

2019-09-19 ——从中铁十一局贵南高铁项目部创新工作室攻克施工难题说开去(三)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4587.html 1 3 员工参与,打破创新攻关的依赖心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