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张翼翔)为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解决好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日前,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就铁路专用线的发展目标、建设规划、配套措施等提出多方面要求,并公布了127个铁路专用线重点项目。
该意见明确了铁路专用线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一批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均达到80%,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基本引入铁路专用线。到2025年,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力争接入比例均达到85%,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全部实现铁路进港。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专用铁路25000多公里,其中工矿铁路13000多公里,森林铁路有9000多公里,其他专用铁路3000公里。
在建设层面,该意见提出以“运量前景可观、基础条件成熟、‘公转铁’效果明显”为原则,梳理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名单,研究确定铁路专用线建设总体目标。同时,鼓励铁路专用线与新建客货共线、货运专线铁路同步规划设计、同期建成开通。具备同步条件的,新建铁路要提供有利的接轨条件;暂不具备同步建设条件的,新建铁路应做好接轨条件预留。
值得注意的是,该意见还提出,全面开放铁路专用线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市场,支持各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化原则,以股权合作方式共同建设铁路专用线。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铁路和多式联运企业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投资建设铁路专用线,研究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性资金的支持力度。
结合与该意见同期推出的127个铁路专用线重点项目,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前5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11%,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增速,此次意见出台,或将使铁路投资维持高增长,并进一步抬高下半年基建增速预期。
为进一步便利铁路专用线建设,该意见还规定铁路企业在受理专用线接轨申请后,原则上应在20个工作日内出具同意接轨意见。省级投资主管部门负责专用线核准,并征求相关方面意见,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审查由企业自行决定。同时,原则上在可行性研究后可直接开展施工图设计。
据悉,专用线是解决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设施,对于减少短驳、发挥综合交通效率、提升经济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部门、地方和企业大力发展铁路专用线,实施长江干线港口铁水联运设施联通行动计划,打通铁路“最后一公里”,畅通“微循环”“公转铁”、铁水联运等结构调整效果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