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营造

为了让扶贫项目早日落地

——上海奉贤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打造贵州遵义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纪实

□张晟 陈晶燕

近日,历经18个月的艰苦施工,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正式开营。该项目由上海奉贤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以EPC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总承包模式承建,是上海奉贤区落实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的援建项目。从成功举办遵义市2019年第一季度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现场观摩会,到获得2018年贵州省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再到摘得2018年贵州省建筑工程优质质量结构工程杯竞赛奖,为了把这个扶贫项目打造成精品项目并早日落地,一年半来,“建发人”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倾注了多少爱。

攻坚——溶洞挖桩显韧劲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项目意义重大。占地50亩的研学旅行基地建成后,将辐射务川地区8万多名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活动区域,并成为奉贤区10万多名中小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及红色历史文化的窗口。然而,务川青少年研学基地从开工伊始,建设者们就遇到了一个个施工难题。

该项目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存在着大量溶洞、溶沟、溶隙等不良地质情况。在溶洞上如何挖桩?“建发人”拿出了攻坚克难的特有韧劲,对于较小溶洞,在开挖至溶洞底部后,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厚度为120毫米砖墙作为孔桩护壁,待达到强度后,浇灌混凝土填充孔桩体外溶洞;对于较大溶洞,进行超前勘探后开挖,取出溶洞内的土层样本,待分析地质情况后,采用相对应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今年7月,务川项目在桩基施工时,发现一个深5米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的土溶洞,影响8根桩基的施工,亟须找到解决方案。尽管“建发人”对普通房屋建筑工程的修建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在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土建施工对集团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如果不处理好地下溶洞,建设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出现桩基无法成形及重大安全事故。为此,集团紧急调令技术“老法师”、素有“救火队长”之称的第三分公司总工程师张晟前来遵义,张晟带着团队连续多天在地下现场寻求解决方法,他邀请当地专家实地考察,反复研究施工方案及技术细节,几经摸索,最终决定采用封堵套桶灌筑桩基砼施工工艺,有效破解了难题。

务川项目由于屋盖为大型薄壳混凝土结构,而“建发人”之前从没有任何壳体屋盖建设经验,只能从零起步。面对如何保证壳体屋盖的曲率以及弧度等施工难题,攻关过程非常艰难,但“建发人”把压力化为动力,把困难当成铺路石,项目部整个团队凭着一股钻劲儿、韧劲儿,通过对屋盖模型的分析以及现场实际支撑体系的特点梳理,硬是攻克了一个个施工难题,从壳体屋盖建设的“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

创新——曲面施工蕴匠心

遵义市务川自治县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是奉贤区落实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的援建项目之一,设计方案秉承“经济、适用、美观”的建设理念,结合仡佬族文化,以当地地形文脉为灵感,取“连绵”之势,最终形成半围合、“之”字形连绵的建筑体量,与周围山形浑然一体。“之”字形的造型十分独特,但大量的曲面施工却也给“建发人”出了大难题。而且基地屋盖采用薄壳现浇混凝土结构,屋盖结构投影面积达7450平方米,最长环向长度275米,跨度最大为22米,最大高度约20米,在环向两端位置轴线外悬挑分别达9米和18米。面对如何保证壳体屋盖的曲率以及弧度等施工难题,“建发人”的做法是自主创新,对屋盖模型进行分析,对现场实际支撑体系的特点进行梳理,以确保施工效果。

“建发人”秉持匠心,运用屋盖模型,依照轴线,依次准确定位标高以及弧度,根据弧度预加工横杆支撑保证模板安装的精确性;采用科技木定制模板,确保混凝土拆模质量,以满足清水混凝土着色要求。同时对整个屋面,按照后浇带位置进行流水施工,大大节省了工期。

作为一个EPC总承包工程,该项目采用边设计边施工形式,项目部要经常面对各专业图纸不一致、系统不完整等问题,怎么办?“建发人”发扬创新精神,大胆运用BIM技术,预先发现和解决了大量施工问题,减少了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可能性,优化了净空及管线排布方案,并利用三维模型进行施工交底。通过施工模拟、过程管控、资料管理等手段,很好地提高了项目施工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奉献——扶贫项目聚大爱

这样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援建项目,施工挑战又接二连三,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引领着“建发人”为之披荆斩棘,默默付出?因为责任,因为爱。

上海奉贤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国友是一位蒙古族汉子,今年3月,务川青少年研学基地要举办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自解放以来的首次观摩活动,意义重大。王国友二话不说,告别重病的父亲,带领公司青年突击队,飞赴务川。他连夜召集各参建单位,采取清单式任务分配工作方案,任务量化到天,责任到人,并按节点做好再检查和再落实。在他的带领以及全体项目部人员的团结协作下,观摩活动胜利举办,得到了遵义市建筑行业的高度认可。但谁曾想,半年后回家,王国友却是来操办父亲葬礼的,3月的匆匆离家,竟成了最后的永别……为了早日建成该扶贫项目,他与父亲下一盘“楚河汉界”的约定,再也不能实现了。

“我去现场看看。”这是和上海奉贤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永兴共事的人听到的最多一句话。“去现场看看”,这是王永兴每天工作必不可少的前奏。即使周末,王永兴也在家待不住,一心扑在工作上、工地上,勤勤恳恳。务川项目,他主动请缨。虽然每次飞往务川都需十多个小时,但因为对该项目的特别关注,他不顾妻子的劝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务川的航班。今年6月,王永兴的妻子因病卧床,父母又都不在身边,无人照顾。但由于工期紧张,在最需要丈夫在身边照顾和安慰的时候,王永兴这个“工作狂人”,毅然选择留在了务川工地上。

2018年3月,一纸调令,杨波要奔赴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担任项目经理。婚期临近却突然接到紧急任务,当杨波把情况告诉未婚妻时,未婚妻善解人意地说,没事的,大不了婚期再推迟,既然选择嫁给“工程人”,早就有心理准备了。听到未婚妻的暖心鼓励后,杨波打消了心中的顾虑,毅然投身到紧张的建设中去。自从常驻务川后,种种的原因导致他无法经常回上海,婚期一推再推,家中婚房设计、婚礼筹备都交给了未婚妻来操办,杨波把更多的爱留在了务川。

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一年半的坚守,500多个日日夜夜,忍受孤独与寂寞,却坚守初心无怨无悔,“建发人”用恒心建工程,用匠心敬时代,用优质的扶贫项目书写着对山区人民的大爱。

2019-11-14 ——上海奉贤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打造贵州遵义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纪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5514.html 1 3 为了让扶贫项目早日落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