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军
由大元集团承建的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脑血管病房综合楼工程位于石家庄市和平西路348号,医院院内急诊楼及北侧现有空地位置。建设场地南北长约33米左右,东西宽约87米左右,南邻医技病房楼,东邻门诊楼,北邻2号病房楼,西侧为空地,建设用地呈平坦矩形用地。
该项目地下空间超大规模,深基坑施工工况复杂,基坑深度达到29米。周边环境复杂,基坑边距离最近建筑为2.1米及4.1米,环境保护要求高。基坑支护采用逆作法工艺,在基坑交错开挖期间,控制难度极大。为消除或减弱基坑安全风险及环境风险问题,对周边环境研究分析,基坑支护采用了支护桩联合上三撑下三锚、支护桩联合七锚、桩锚联合支护、悬臂桩等多种联合基坑支护技术,为在城区狭窄空间高层建筑施工提供了建设经验。
该工程属于超大超深基坑,超大规模深基坑对基坑支护方式要求高,因为超大超深基坑工程中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方式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影响。若工程中不能保证土方开挖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就会对支护质量造成颠覆性影响。大量的工程实践研究表明,进行土方开挖时的方式、顺序、速率等都会影响支护体系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破坏工程整体的稳定,为避免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有效控制基坑围护结构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变形移位。组合支护技术主要是在对超大型深基坑形成一种支撑和保护,基坑组合支护技术被应用于高层建筑工程和超高层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当中,其对于超大型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选择良好的组合支护技术能够有效保障施工的安全,从而推动施工的进度,提高超大型深基坑的稳定性。超大型深基坑的组合支护技术是一个贯穿性的工程,其中包含了很多层面的内容,在施工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来说,在超大型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当中,支护型基坑支护技术主要起到的是一种支撑的作用,其是以深基坑的板墙、排桩、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梁作为内支撑、预应力锚索等作为主要的技术结构。组合支护技术就是以这两个技术为基础,将两个技术进行充分融合,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新的支护技术。深基坑的施工要遵循严格的施工过程,在施工中必须按照设计优先、施工在后的严格程序,过程中随时监测,及时掌握现场的状况。确保工程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
工程基坑周长234.6米,总面积约2830平方米,开挖深度为26.7米~28.9米。
基坑东侧南部为门诊楼,距离基坑4米;东侧北部为门诊楼前绿化道路;南侧为医技楼,西部距基坑4米;西侧急诊周转楼距基坑5.5米;北侧西部为2号病房楼,距基坑8.5米;周围地下管线众多,管沟、电缆沟、管道等遍布建筑物周边。
工程难点:(1)砼内支撑梁浇筑完成后,必须达到设计的强度(C35)方可进行支撑下的土方开挖施工,砼的养护龄期约为20天;而每段支撑的施工周期约为6天,严重拖延工期进度。为加快施工进度,与设计沟通后提高砼支撑梁的强度到C45,养护仅需6天达到设计的C35强度。(2)由于基坑的支护结构土方开挖受限。(3)内坡道收坡困难。(4)地质复杂,锚杆成孔困难。
深基坑监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重要数据支撑。基坑按照建筑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监测要求由第三方进行基坑监测,监测范围包括周围建筑物变形、支护桩位移、深层位移、支撑轴力、锚索内力、地面沉降等项目监测,监测数据均在报警值范围内,基坑变形正常。
人在工程中的作用不可忽略。在应用边坡支护施工技术时,需要加强工程中人员的技术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促使他们严格按照工程标准与技术应用步骤进行工程的施工。另外,施工单位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来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完善、改进,促进边坡支护技术的整体发展。
总而言之,超大型深基坑组合支护技术是一项复杂的施工工程,在实际的施工当中,组合支护技术的应用关系到整个超大型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因此,要对组合技术在超大型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详尽的分析,了解组合支护技术的施工原理,对于组合支护技术中的施工难点进行充分的研究,从而保障建筑工程基础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进而提高了整个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