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城市与社区逐渐得到重视。12月13日,人工智能赋能城市与社区研讨会暨Su-Smart智慧社区分实验中心启动仪式在上海市四平社区抚顺路睦邻中心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的学者与企业针对城市与社区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要求,从城市规划、经济学、交通学、管理学、项目实践等跨学科跨行业的角度进行研讨。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副院长张尚武主持开幕仪式,他说,同济大学依托自身专业优势持续向周边输送新理念新产业,形成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与四平路社区形成了良好互动。
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院士的主旨演讲指出了重要的五个社区治理中的规划设计要点:一是规划师完成城市设计是培育高质量社区的起点而非终点。二是规划师从规划设计师的身份回归到社区居民的身份,深度理解居民生活习惯。三是社区设计和治理从泥砖走向人文,突出社区是承载交往活动的精神家园。四是社区运维的财政可持续须从消费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五是社区创新需要从传统的链条式转向为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创新。
吴志强院士鼓励青年规划师和社区一起探索“可感知、善治理”的新型智慧社区模式。
研讨会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中,来自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院的谢驰教授讲述了人工智能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论述了人工智能在不同层面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效用。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副教授孙聪带来基于行为大数据的经济分析与可持续治理的报告,通过行为大数据研究,挖掘不同年龄和人群的行为习惯,提供了一种研究社区治理的新方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助理教授刘超在题为《智能可感知的新一代社区研究治理》中,带来了国内外较新颖的社区研究实践案例,总结了国际上智慧社区治理和品质提升的新方向和新方法。刘超还提出应用“大智移云”即大数据、AI智能、移动、云计算的结合探讨未来对社区研究的新方法,并展望了这种新方法在评估与量化抚顺路睦邻中心对周边社区生活品质的影响的可行性。
研讨会的下半场中,来自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卢昱杰教授、经管学院研究院肖超助理研究员以及来自脉策数据的汤舸创始人分别从人数据孪生与智能建造、机器学习在建设项目管理上的应用、智慧城市的终端实践的应用等三个方面分享和探讨了自己的实践和经验。 (同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