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记忆深刻的这些事……

2019年中国建筑业年度热词盘点(上)

挥手告别2019年,昂首迈进2020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回望我们砥砺前行的足迹,用热词聚焦我们改革发展的节点——

热词之一:全过程咨询

2019年3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在两部门各自对全过程工程咨询分别征求意见后,又在2018年11月联合发布征求意见稿以后最终正式出台了此文件。

指导意见将“全过程工程咨询”分为项目决策和建设实施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重点培育发展“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而后一个阶段发展“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由于分属两个管理部门的原因,“全过程”被直接切成了两阶段。

而在这两个不同的阶段里,分别整合原有“碎片化”服务: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要统筹考虑影响项目可行性的各种因素,将各专项评价评估一并纳入可行性研究统筹论证,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由咨询单位提供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等全过程咨询服务。

在实施资格方面,由于国家已取消工程咨询资质,所以前一个阶段对开展综合性咨询服务的机构提出须纳入有关行业自律管理体系,鼓励咨询工程师(投资)作为综合性咨询项目负责人。而后一个阶段则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单位提供勘察、设计、监理或造价咨询单位提出具有与工程规模及委托内容相适应的资质条件,对项目负责人的资格也提出较高要求:应当取得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资格且具有工程类、工程经济类高级职称,并具有类似工程经验。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中承担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或造价咨询业务的负责人也须具有相应执业资格。

至此,备受业界关注的全过程工程咨询内涵外延争论尘埃落定,即两个阶段依然各自独立成体系,分属发改委和住建部各自管理。而在工程建设阶段,勘察、设计、监理或造价咨询单位只要具备与项目相适应的规模均可作为全过程咨询单位。

(记者 李武英)

热词之二:审批制度改革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是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内容。2019年,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迎来了“全覆盖时代”。

在“15+1”地区试点并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基础上,2019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2019年上半年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以上,由平均200多个工作日减至120个工作日的目标;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为确保全流程审批时间大幅缩短,还要求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四统一”,即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

为保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顺利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部及时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梳理,在2019年完成了《建筑法》、《城乡规划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进一步简化施工许可等审批手续,取消施工合同备案、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等事项,推进施工图联合审查。

除了加强顶层设计,各地也因地制宜积极加快推进落实改革任务,在落实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区域评估、告知承诺制等方面加快出台相关细化措施。尤其是北京、上海代表中国成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参评城市,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的排名大幅跃升。其中,施工许可证办理流程的全球排名提升88位至第33位,助力我国营商环境总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

可以期待,随着各地工程建设审批“提速换挡”,“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在全国落地,我国的营商环境世界排名将有望再创新高。

(记者 徐敏)

热词之三:老旧小区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涉及上亿居民的民心工程。早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就提到要“加快老旧小区改造”。2017年12月,住建部启动了15个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试点。进入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热度持续提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7月1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建部副部长黄艳提出老旧小区改造的“三个优先级”思路:“优先级一”为水电路气网;“优先级二”为电梯等配套设施;“优先级三”为物业管理和公共服务。

12月23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试点探索融资方式等9方面体制机制。

……

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发布或制定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如陕西省出台《关于推进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小区面貌改观、房屋功能改善、基础设施改造及居住环境改优等四个方面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主要内容。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让群众住得更舒心的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投资工程。在政策红利的陆续释放下,有望带动大量社会资本进入。但老旧小区改造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居民上亿人,面广量大。除了已知的缺乏整体设计等问题,还有很多难题需要在试点中、实践中不断被发现,不断进行协调突破、创新体制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让这一顺民意、得民心的民生工程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记者 胡婧琛)

热词之四:产业工人培育

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始终离不开庞大的农民工大军。随着建设生产方式的转变,我国建筑业正试图摆脱传统模式路径的依赖和束缚,寻求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工业化发展路径。由此,加快推进建筑工人职业化,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迫在眉睫。

2019年,建筑业现代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有了新模式。9月,在住建部的指导和中国建筑业协会的支持下,首个国家级建筑劳务产业园在重庆江津揭牌。该产业园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工人培训体系,提供了许多创新的培训举措。如成立网络培训中心,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改变了教育培训方式;依靠建设标准化的实训基地和车间来夯实教育培训质量;依靠以后组织举办全国性的建筑技能大赛来激发教育培训的热情。中国建筑业协会提出的基地、营地加工地的“三地”联动,通过产业园的平台能够得到充分体现,也为提高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提供了“新窗口”。

而作为建筑业现代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管理的关键一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于2019年3月1日正式实施。

《通知》规定全面实行建筑业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要求建筑企业应与招用的建筑工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其进行基本安全培训,并在相关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上登记,方可允许其进入施工现场从事与建筑作业相关的活动。

除对建筑工人的培训情况进行全面登记备案外,还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应与建筑企业约定实施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相关内容,督促建筑企业落实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各项措施,为建筑企业实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创造条件。按照工程进度将建筑工人工资按时足额付至建筑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工资专用账户,并按规定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设置“建筑工人维权告示牌”,公开相关信息。 (记者 林汝恺)

热词之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背景下规划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的要求。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在2018年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推进农村厕所、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三大革命”是落实这一具体任务的强力抓手。

2019年是行动开展的第二年,全国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加快,“三大革命”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到面逐步推开。这一年,全国90%以上村行动起来,先后动员近3亿人次参加村庄清洁行动。据初步统计,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0%,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84%以上的行政村,近3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管控,绝大部分村庄人居环境有明显改观。

此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政策也在2019年陆续出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奖补政策逐步落实。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年底表示,2019年,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0亿元,启动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工程;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安排中央财政70亿元资金,实施了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政策,引导和推动有条件的农村普及卫生厕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相信在全国各地全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努力下,将涌现出更多的“美丽乡村”。

(见习记者 何梦吉)

2020-01-02 何梦吉 2019年中国建筑业年度热词盘点(上)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6142.html 1 3 记忆深刻的这些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