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许亚绒
初夏,清晨的阳光缓缓铺洒一地,映照在中煤七十二公司阜阳电力公司工程项目工地上,也给一位中等身材的汉子投下了长长的身影。这位工地上忙碌的汉子有着黝黑的脸庞,头戴中煤红色安全帽,操着一口浓浓的山东口音,忙碌的身影,与机械交织的现场融为一体,他就是被大家称为安全“管家”的项目安全主任师张绍亮。看到他的身影,同事们都会感到贴心、安心、放心。
张绍亮,44岁,山东聊城人,1996年进入建安七十二公司以来,从一线班组到安全管理岗位,深入一线一干就是20多年。作为一名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者,他时刻坚守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信念。
磨破了嘴,为了安全理念能入心
“老王!进入施工现场干活,安全帽可一定要戴好呀!”“小张,高处作业时记得叮嘱兄弟们注意安全,安全带高挂低用啊!”“老乡,这个屋面周边作业提前搭设安全网,无关人员千万别让靠近啊!”张绍亮一来到工地,打开了话匣子就收不住。他每天反反复复地向一线施工人员重申安全理念,一遍遍地叮嘱,不厌其烦。他是施工现场的安全“管家”,时时想安全、事事为安全,将工友们的安危视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2016年,在该公司河南信阳项目,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张绍亮定期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班前宣讲和安全教育培训。他把安全培训课堂从会场搬到了施工现场,面向施工人员讲解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为了不断增强班组人员安全意识,他给安全意识薄弱人员“吃小灶”,通过谈心交流、现场督导,给他们灌输安全知识和安全规程,切实做到让施工人员的安全理念入脑入心。
跑烂了鞋,为了工友们上岗能安心
张绍亮穿着安全背心的身影,哪怕离得很远,工地上的工友们都能远远地认出他,远远地向他打招呼:“绍亮,又来给我们送安心丸了。”
2019年6月,该公司宿州吾悦广场项目正值大干时期,项目施工人员达到1000人,张绍亮每天都会到各个施工点去巡查一遍,不忽视每一个安全细节,不放过每一个安全隐患,一旦发现了“三违”现象,他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及时提醒和制止。有时为了巡视一个施工点的安全工作,他要绕着整个商业楼上下跑一遍,用脚步去丈量每一个施工点的安全,手机计步器每天显示2万步以上。6月的皖北,阳光炽热,温度已升至摄氏30度左右,他每天汗流浃背地跑现场,脚上的鞋底磨破好几双。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他做到了对每一个作业面的安全状况了然于胸,让自己放心,让工友们安心。也正是有着像张绍亮这样一群人的默默坚守,该项目最终荣获安徽省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
拉下了脸,为了安全制度能走心
张绍亮在安全管理上敢于唱“黑脸”,对待安全问题“拉得下脸”!他把督促、检查安全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作为自己的“天职”,把“发现问题是水平,整改问题是业绩”作为工作的座右铭,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理念入脑入心,工作中实打实,硬碰硬,不心软,不怕“得罪人”。2017年,在马泰壕项目进行安全检查时,正巧碰到一位老乡没有戴安全帽作业,他立即拉下脸上前制止,并责令立即戴上安全帽。旁边的人说:“不就是没戴安全帽吗,你何必这样惹得老乡不高兴呢!”张绍亮毫不留情地说:“若不制止,他就认识不到不戴安全帽的违章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我宁听责备,不听哭声。”
张绍亮说:“工作以来,我的原则是不安全不施工!我最开心的就是每天看着工友们能高高兴兴去上班,平平安安地归来。”他说到,并用自己切切实实的行动做到了。他深入施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工作可圈可点,受到业主、监理单位、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项目顺利运行的命脉,张绍亮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安全管理者的职责,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