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研究专家卢绳教授曾语重心长地说:中国古代建筑里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大家都不太熟悉,没有列入教科书,但是这个内容非常重要,这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神”是什么。
我们现在讲的主要是讲古代建筑的类型,按功能分类,按平面形式分类,按屋顶形式分类,按地区或民族的形式分类,按结构或者材质分类……讲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建筑群体的艺术,建筑单体的艺术,建筑细部装饰的艺术,建筑小品的艺术……讲古代建筑的技术成就,结构技术,材料技术,施工工艺和工具……
几千年来,56个民族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文化积累浩瀚无际,创造的成就也无比伟大。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非常值得继承。
但是细想,我们的先辈、匠人、匠师们在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建造这些“作品”?比如:为什么北京的传统四合院院门总是开在东南角,而南方住宅的院门却开在正南面?为什么传统园林里休憩性的建筑一定布置在水面的南面,而接待性的主体建筑却布置在水面的北面?……是气候、地理的条件限制?是民风、习俗?是功能使用需要?是封建社会、宗法礼制的约束?……好像都是,又好像不全是。这部分规律,我们的先辈竟然如此严格地遵守,为什么?
我们讲古代建筑的类型、艺术、技术,都是有形的,好比是人的“形”。相对于人的“形”,还有人的“神”。那么,古代建筑的“神”是什么?由哪些内容组成?这是西方人在历史上和文化中从来没有谈及过的问题,也是目前在中国较少谈及的问题,大家都不太熟悉这一部分内容……
建筑学专业,在我国归类于工科大学。古代书籍(即“善本”),似乎应是文科大学学习的一部分内容。“建筑学专业”与“善本”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我们学习建筑学的过程中变得密切起来,因为需要检索古代书籍,看看有些什么记载,可以作为对古代建筑之“神”的描述。各类《宅经》,各种版本的《艺文·志·堪舆》,各个朝代印制的《周易》及相关史料,还有《黄帝内经》等传统医学书籍,都成了我们寻觅“神”迹的工具。当然,我们是坚信辩证唯物主义的,力图在例如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的哲学、美学和历史学的论著和哲学书里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我们的祖先,几十万年以来,从未间断在建筑空间领域对吉祥和健康的追求。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建筑活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又应用在后来的建筑活动实践中,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他们所采取的途径,是求得建筑空间与人的协调,使人在建筑空间中如入自由王国。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财富,是传统文化的积累。他们留下的文献中以及传世的实绩里,确实充斥着封建等级、宗法礼制、宗教迷信等一整套须摒弃的社会文化垃圾和一些必须改造的歪风陋习,但同时也闪烁着我们祖先智慧的光芒,给人们以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观念、方法以及按照人们的根本利益对社会和自然加以改造、加以利用的具体做法,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刘策教授及他的团队在深入研究民居建筑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人同居住环境必须协调”的问题。
以“人”为中心,是开展居住建筑环境研究的出发点。凭着我们对新、老居住建筑的规划和设计的了解,尤其是古代“宅经”中,人及其家庭在“老”的居住建筑环境状态下的叙述和判断,实践了大量“新”的人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发现新、老两者之间,有一个十分相似的比较。尽管现代居住建筑同古代民居在建造技术、材料、结构、层数等许多方面,己经出现异同。但是,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健康、吉祥”的要求,始终是古代人们和现代人们的同一夙愿。
人在居住建筑环境里所处的状态即“人的生命状态”,是对人居环境是否与人相适应的最重要的判断根据。我们知道,“人的生命状态”,有健康状态、次健康(亚健康)状态、患病状态、病危状态和死亡等几种状态。这种情况,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人的生命本身的发展规律造成的;二是作用于人的环境对人产生的“生命压力”所致。
对人产生“生命压力”的环境,其内涵相当复杂,内容非常丰富,归类起来,有社会的、经济的、教育培养的、精神心理的、先天遗传的、胎教胎育的、天候的、地域的、食物营养的、传染病毒的以及突发伤害的,再就是建筑空间的。
作为研究古代和现代建筑的一个建筑师,对如何减轻和解除人民在建筑空间里产生的“生命压力”,实现人民对居住环境“健康、吉祥”的夙愿,追溯中国传统建筑之“神”,是我们共同梦寐以求的。
而要对“‘房屋空间’会不会是人们生命里程中的一种‘生命压力’”这一问题做出回答,一方面需要人们对“房屋空间”与“人的生命状态”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真正辩证唯物的全面正确的理解,排除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些疑虑和模糊认识;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进一步调查研究,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把问题阐述清楚。
随着探索不断深入,上述问题中的最后一个——“房屋空间”作为一项“生命压力”,如何影响人的健康、人的生命里程;如何影响“人的状态”“人的生命状态”等这些问题,已经触及了中国传统建筑之“神”的探索主题和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