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建筑产业现代化

通过绿色思维将城市规划设计得更低碳

上海启动团标《绿色城市新区规划评价体系》编制

7月17日,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启动团体标准《绿色城市新区规划评价体系》的编制工作。

该团体标准由同济大学主编,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联合参编。该评价体系将结合城市新区现状提出总体规划的碳排放目标,提出低碳化规划效度指标,塑造核心化、网络化的低碳城市格局和框架,围绕城市空间功能布局与空间级配,就多中心、多组团、紧凑化的空间模式从功能结构、强度结构、交通体系、市政设施、生态空间五个主要系统提出规划引导要求。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城市规划设计评估要求,在规划阶段就融入低碳理念,通过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绿色生态新区规划进行评价,使人们可以比较明确地掌握绿色生态新区规划发展度、协调度与持续度。

当天还举行了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首场“院士论坛”。论坛主讲人同时也是该团体标准主编的吴志强院士表示,目前我国的绿色城市新区建设还存在新区与绿色技术不融合、新区与新区不联动、规划与设计不见未来等瓶颈。同时,他也对国内外同类标准做了比较。例如日本CASBEE UD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最为严密,但可操作性较差,这一特点也导致了其市场占有率较低;德国的DGNB体系的评估领域更综合全面,然而也导致了对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要求极高,可操作性相对较差的问题。吴志强指出,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虽较国外评价体系建立较晚,因我国幅员辽阔,城市特点不尽相同,国家评价体系突出适应性、综合评价。各地也相应颁布了地方标准,结合地方城市地理与经济特点,突出指标特点。例如有国标《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曹妃甸生态城指标体系、重庆市绿色低碳生态城区评价指标、住建部绿色生态考核标准、安徽省绿色升天城区指标体系、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等标准体系等。

吴志强认为,制定《绿色城市新区规划评价体系》意义重大,可以在规划之初进行评估,以空间设计的低碳化推动城市新区的低碳化建设,指导规划设计师通过绿色思维将城市规划设计得更加绿色低碳。同时,对于上海而言,城市更新和城市品质提升的过程中,需要有绿色规划设计的创新性评价体系;对长三角地区而言,《绿色城市新区规划评价体系》是实现新区低碳化的关键技术手段,是促进城市减碳进程、实现长三角高品质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对全中国而言,评价体系面向前期规划阶段,是当下中国绿色城市新区建设进程的必要补充,实用性高,且鼓励创新。

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甘忠泽表示,吴志强院士的《未来置顶 技术预测——绿色城市规划先行》主题演讲,是对《绿色城市新区规划评价体系》标准的标志性引导,归纳总结了未来城市规划技术的五大突破方向,明确了该标准的编制的最终目标。作为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工作,始终是上海绿色建筑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标准是引领绿色建筑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发展的先决条件。为促进建筑品质的高质量高标准发展,推动绿色建筑标准化进程,协会一直以来积极发挥支撑作用,组织开展和参与绿色建筑标准工作,为促进绿色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上海市绿色建筑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曹彬则指出,《绿色城市新区规划评价体系》标准是城市新区规划设计优化技术的一项重点科研成果,也是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技术手段及最佳技术工具。标准内容契合城市建设走向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宗旨,对实现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 徐敏)

2020-07-30 徐敏 通过绿色思维将城市规划设计得更低碳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9192.html 1 3 上海启动团标《绿色城市新区规划评价体系》编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