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倪浩添
袁立斌,男,56岁,高级工程师,中交二航局机械设备专家,现担任中交二航局副总工程师、广州建设公司副总经理、沿江高速项目党支部书记。
参加工作近40年来,袁立斌一直从事基层项目管理、施工技术创新研发工作,修过高速公路,建过跨江大桥,凿过涵洞隧道,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随着国家高速地铁建设逐步提速,他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与地铁结下了不解之缘。2008年,他带领盾构团队参与中交二航局首项地铁建设工程——广佛地铁土建12标项目,在没有任何成熟盾构技术人员的情况下,一人引领,独自摸索,组织研讨学习,高效完成了隧道施工任务,他也因此获得了同事们公认“二航盾构第一人”的美誉。随后的12年里,他先后参与了纬三路过江隧道、合肥地铁、成都地铁17号线、广州地铁14号线,哈尔滨地铁2号线等十余个隧道项目的组织建设,二航局每一个盾构隧道项目都活跃着他的身影。
在基层扎根的过程中,他紧紧结合项目施工需要,打破设备厂家的技术封锁,先后攻克多项设备技术难题,并多次斩获二航局专利奖、科技进步奖、科学技术发明奖等。唯其艰难,方显勇毅,面对江苏南京纬三路项目超高水压复合地层泥水盾构机的技术难题时,作为新时期二航优秀技术人员的代表,他严格秉持“争科技领先,创管理一流”的企业精神,天天守在现场,吃在现场,边施工边摸索,日以继夜地操劳把关,实现了从“工程兵”到“特种兵”的价值飞跃,从“无路可走”到“遍地是路”的价值提升。
名副其实二航盾构第一人
十几年来,他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能吃苦耐劳,成为一位技术过硬,独当一面的技术专家。走过数十年风风雨雨,他的生命里曾有无数光荣的点滴和瞬间,然而,最让他自豪的是能够参与国家基础工程的建设,用心血浇筑每一方热土。
“作为中交二航局首次进军地铁行业的项目,我们一定要打好第一枪!”12年前的他暗下决心,并胸有成竹地说。
2008年,他被委派到广佛地铁项目,担任盾构项目的负责人,手底下只有18个刚刚毕业毫无经验的学生,严峻的形势让他眉头紧皱。
面对工期紧和盾构建设经验严重匮乏的不利局面,他带领作业团队从最基础的工作—筹划场地开始,分派任务,边生产,边摸索,边寻找突破口。“遇水架桥,遇险涉险,既然不清楚有什么艰难险阻挡在前头,那就摸着石头过河。”
作为项目带头人,他一马当先,走在最前头,制造厂商设备监造、现场关键技术把关,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最终,他通过手把手指导,优化施工工序,大胆尝试新技术,顺利完成了盾构掘进施工任务,并一举攻克了“超高水压复合地层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关键技术”“双层隧道上层预制行车道板同步施工设备”“大直径盾构刀盘辐条内常压换刀技术”“复杂地层条件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及风险控制研究”等多项技术难题。
为了方便解决技术难题,他创建了“三个一”(一支笔,一张纸,一个相机)的工作方法,并在项目上广泛推广,无论每天再忙,他都要抽时间分析总结当日工作情况,在线探讨相关设备和技术难题,并条分缕析地清楚解答疑问,当场释疑。
开创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技术先河
2010年10月,地质复杂程度堪称世界之最的纬三路过江通道正式开建。世界级的工程,需要世界级的技术,更需要重量级的人才。
以袁立斌为首的盾构精英们肩负起了纬三路过江通道项目N线盾构掘进的任务。盾构掘进路线设计、设备选择监造、安装调试、始发、故障检修排除、硬岩掘进、盾构接收等一系列难题摆在了面前,面对这一陌生领域,袁立斌犯了难。
“万事开头难,必须想办法过了始发这第一道难关,对盾构施工而言,地质勘探与分析是基础,设备运转良好是关键,人员是钥匙,要想工程顺利实施,就必须选用适应地层的泥水盾构机,对设备进行严格的筛选和适应性改造,首先将不利因素消除在源头,之后合理调配人员,确保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是袁立斌当初下大决心啃下来这根“硬骨头”时定下的总基调。
设备监造期长达一年多,远超小直径泥水盾构机的监造期,为了把关质量,不留后患,他和他的团队常常奔波在上海长兴岛、常熟制造厂和南京项目部之间,一天不落地记录数据,单设备监造的日志就装了满满一大纸箱。
2012年9月28日,难忘的一天来到了。这天,纬三路中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盾构施工段顺利始发掘进。在此之前,袁立斌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睡个安稳觉,睁眼闭眼都是关于始发的各类细节,顺利始发的念头仿佛在他脑子里生了根。
为了学习先进经验,他的团队特地收集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直径泥水盾构始发案例,逐一剖析、总结,随后因地制宜,根据项目地质特点、自有设备、人员编排情况,精心研讨,制定各类专项实施方案,悉心准备,等待一举攻下始发这一道难关。
“盾构始发之所以困难重重,是因为准备工作庞杂且繁琐,涉及到的边边角角数不胜数,现场配电布置、设备组织进场、点位测量布设、管路设计铺设、空间利用等烦不胜烦,洞门密封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一旦盾构机掘进姿态稍有偏差,就会导致洞门密封圈倾斜,引发洞内的注浆溢出、地下水倒灌,甚至可能塌方,后果将不堪设想。”袁立斌如是说。
有困难就迎难而上,在他的精心组织下,项目先后完成了安装洞门钢环、盾构始发掘进、常压和带压换刀、泥水管改造、负环拆除等重大难点工况。除此以外,项目部凯歌高奏,创造了国内同类型同直径泥水盾构机单日掘进13环的历史记录。
苦心人,天不负。由袁立斌带领牵头的团队也屡揽殊荣,先后荣获“中国施工企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节能协会环保专利二等奖”“湖北省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打造党建品牌,续写“春天的故事”
奋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如今的袁立斌除了担任中交二航局副总工程师、广州建设项目副总经理之外,他还兼任有着二航“1号”工程之称的深圳沿江高速项目党总支书记,可谓“一岗三责”。
要做好、做深、做实深圳经济特区超大直径盾构项目的党建工作,对于一个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技术专家而言,又是新的课题和挑战。让人值得欣慰的是,袁立斌在基层摸爬滚打几十年,对员工的正常需要与心理诉求了解地很透彻,正是因为长期和群众打抱成一团,所以他才更加信心百倍。他笑着说,他有决心、有毅力、有恒心,一定会把党务工作放在心里,落到实处。
为此,在完成日常盾构技术管理工作后,他总是挤出时间来钻研党务知识,潜心学习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花几个月的时间理顺了项目党建工作思路,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党建工作,以深圳特区为特点打造了以“行耀沿江”的文化品牌为主线的“一轴两翼八工程”,并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为契机,以最高标准力争在深圳特区画出最美最实画卷,打造彰显施工企业的“精彩样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坚实组织保证,努力续写新的“春天的故事”。